猴子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罗生门通过18个短篇品味芥川龙之介的 [复制链接]

1#

这本书虽名为《罗生门》,其实是包括同名小说在内的,芥川龙之介的18个短篇合集。其中,尤以鲁迅翻译的《鼻子》和《罗生门》最为知名。书中每个故事的篇幅都不长,却又都寓意深刻。有的无情地揭示着人性中隐藏着的、最为自私的一面;有的批判着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则真实地反映了芥川的心声。

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

因为这本书中都是短篇,所以我最初看时没有读完全本,只是挑了几篇我最感兴趣的名篇。前不久,看新版电视剧《风声》时,片中不仅在裘庄有一幅《地狱变》的壁雕,重要人物之一龙川肥元也在不断地提及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那些被肥元提及的作品,有的是我已经在这本书中读到过的,有的还是陌生的,这才令我下决心在年首先看完这部芥川的短篇合集。

《鼻子》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禅智内供是一位长有五、六寸长鼻子的高僧。他是一个完全活在别人的评论中,早已迷失了心性的可悲角色。他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执着于寻求将鼻子变短的方法。不料,在他如愿后却遭到了更多非议与嘲笑,令他很后悔。最终,他又恢复了长鼻子。

《罗生门》描绘了一个男人为了生存由善变恶的过程,揭示了恶劣环境下的人性本质。主人公是一个被主人遣散、无家可归的男人,原本他还在为做强盗还是饿死犹豫。但在听到一个老太太理直气壮地解释,为了不饿死拨死人头发做假发后,他抢了老太太的衣服逃走了。

《罗生门》中配图

《竹林中》讲述的是在竹林中发现了一具男尸,七个人都以自述的方式道出了他们各自对此案的看法。这七个人中包括四个证人:樵夫、云游僧、捕役和死者的岳母,以及三个当事人:嫌疑人强盗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和借巫女之口陈述的死者金泽武弘。然而,他们所说细节既有可以相互印证的地方,却又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四个证人都未看到命案发生的过程,却都以自己的所见推断着所谓的“真相”。而三个当事人又都声称对命案负责,这更令案件的真相变得越发扑朔迷离了。能够确定的事实就是:真砂被多襄丸强奸了,金泽武弘死了。这个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突显了三个当事人的自私,同时也反映出了四个证人的偏见和妄自揣测造成的误导性影响。

《地狱变》是一个相当惨烈的故事,讲述了侯爷府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绘画艺术的极致写实,计划在名为地狱变的屏风上,再现一位艳丽的贵妇人被困在燃起熊熊烈火的牛车中的场景。他明知侯爷垂涎自己女儿,求而不得因爱生恨,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在眼前被活活烧死。

其实,良秀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去救女儿的,但转眼他就被眼前一直期待在画中呈现的一幕吸引,忽略了女儿的痛苦与生死问题。他的行为表现,甚至还不如一只猴子显得有情意。最终,良秀在完成那鬼斧神工的屏风画后就悬梁自尽了。这个故事反映了艺术背后的悲哀,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权力者的残暴。

《父》是一个初看容易产生误解,需要仔细品味才能明白其深意的故事。在火车站,一群中学生在集合前针对周遭的路人评头论足,并加以讥讽。其中,尤以能势的话最刻薄,也最逗趣。当有位同学就一个古怪的老头征求能势的看法时,“我”一眼认出那正是能势的父亲,但别的同学都并不知道。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能势并没有道破真相,而是继续着他的冷嘲热讽。中学毕业后不久,能势就病故了,“我”在参加追悼会致悼词时,加了一句:“你素日孝敬父母……”。

表面上看,能势当着“我”这个知情人的面嘲笑自己的父亲,明明是很不孝的行为,“我”却说他孝敬父母。但这并不是讽刺,而是出于事后“我”的深思熟虑。如果当时能势就直言那是他的父亲,只会令其他同学更变本加厉地取笑他们父子。而能势的应对方法,可以算是最大化地保全了他父亲的尊严,因此“我”才说他是孝敬父母的。

《猴子》的故事讽刺了人性中冷漠无情的一面,尤其指出了有些人对待其他人还不如对待动物有感情。同样的盗窃行为,发生在猴子身上,只是罚其绝食两天,不等到时就提前原谅了猴子。而发生在人身上时,只有副舰长担心偷窃者会畏罪自杀,其他人都像逮猴子一样,抱着逮到可以立功的心态在寻找。

《烟草与魔鬼》以烟草流传到日本的故事,批判了西洋文化对日本造成的负面影响。故事中魔鬼化身传教士,把烟草种子带入日本种植。之后,魔鬼故意诱惑牛贩子与其打赌,并把烟草输给对方,令牛贩子成为了在日本传播烟草的帮凶。

《大石内藏助的一天》体现了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与大众以为的差别很大。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宫廷长官的家臣大石内藏助,原本他和同伴为故主报完仇以后心态变得很轻松。却不料他们的行为令江户城内流行起报仇雪恨的事,对此他并不引以为荣,甚至感到不快。同伴们兴致勃勃地谈论此事,内藏助却回想起报仇事成前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内藏助的不快,这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一批身份、地位高的人,在实施报仇前都逐渐退出了他们的队伍,这令他感到丢脸。而世人在赞颂内藏助等人义举的同时,对那些变节分子却很仇视。内藏助能够理解,并很怜悯那些变节分子,他并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了不起。另一方面,报仇前内藏助为了蒙骗仇人家派出的奸细,曾有一段时间生活放荡、几近迷失自己。报仇事成之后,他的一切放荡行为都被视为他尽忠的手段,甚至得到了大家的表扬,这反而使他感到既不快,又内疚。

《戏作三昧》讲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作家对于艺术与人生问题的态度,而这恐怕也是芥川的心声。故事的主人公马琴泷泽琐吉一大早就跑去澡堂洗澡,先是被一位他的忠实读者浮夸地盛赞了一番,之后又听到有人在恶意批评他的写作水平。这两段经历都令老作家心情很郁闷。

从澡堂回到家后,书店老板到马琴家拜访,向他提出了一个故事创作方向并邀他撰稿。感受到书店老板的无礼态度,以及此人与自己创作想法上的天壤之别,马琴不仅没有答应撰稿,还直接下了逐客令。感慨于书店老板的下等作为,使得他自己也无法高雅以待,这令他又回想起此前一段类似经历。曾有位读者写信给他,声称想到他家当食客,并著有六册读本想请他指正。被他婉言谢绝后,对方又回信骂他人格低下,而他也回信称有这样的读者是他终生耻辱。

再后来,又有一位画家好友来看马琴。与好友交流一番后,本已陷入创作瓶颈的马琴,重拾了信心。好友走后,马琴开始写作的工作,但进展不并顺利。直到孙子和家人们回来,孙子借观音菩萨的话鼓励了作家。家人的默默支持,也让马琴在艺术与人生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并获得了宝贵的创作灵感。

《毛利先生》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一个关于英语代课老师的故事,突显了年少时的不谙世事,在长大后难免会为自己当初的幼稚感到羞愧。“我”中学三年级时,班上来了一位秃头老人,他就是我们的英语代课老师毛利先生。他当时不仅受到了班上同学们的无情嘲笑,也遭到了其他老师的蔑视。多年之后,已经工作的“我”在咖啡馆偶遇正在教服务生英语的毛利先生,不仅感受到了他对教书育人的热情与执着,同时也从他身上意识到了人生的不容易。

《橘子》也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故事。“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地道的乡下姑娘,火车要进隧道前她却在拼命想要打开车窗。最终,车窗真的被她打开了,一股黑烟呛得“我”喘不上气。原来她开窗是为了把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给特地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和阴郁的“我”相比,这个姑娘显得尤为质朴、纯真。

《龙》以一个民间故事为核心内容,讲述了宇治大纳言隆国请过路者讲故事,一位陶工讲了一个关于龙的传说,而那个传说的起因竟然是一个谎言。一个叫做藏人得业惠印的大鼻子和尚,悄悄在堤案上竖起一块告示牌,声称“三月三日龙由此池升天”。此消息一出,一传十,十传百,其它地方的人都纷纷赶来看龙王升天,连惠印当尼姑的姑妈都大老远来看。最终,连惠印都没想到,大家真的看到了一只十丈多长的黑龙飞上天空。这个故事向世人证明了谣言的影响力,连最初的谣言制造者都为之动摇,甚至怀疑自己了。

《葱》讲述的是一个咖啡馆女侍阿君的约会故事,突显了理想中的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残酷落差。阿君在和一位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约会的路上,偶然发现一家蔬菜店卖的葱格外便宜,她就让对方稍等,自己去买了两把葱,令对方颇感难堪。

《阿律和孩子们》讲述的是一个重组家庭女主人阿律临去世前和三个孩子之间的故事,突显了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这家的三个孩子中,只有小儿子洋一是阿律与现任丈夫贤造所生,女儿阿绢是贤造和前妻所生,大儿子慎太郎是阿绢与前夫所生。因此,在三个孩子与母亲之间,能看出明显的亲疏关系。

阿绢由于不是阿律亲生的,所以自然对继母病入膏肓一事相对冷淡,甚至还在向父亲讨要出嫁时答应给她的、尚未兑现的那部分家当。慎太郎因为小时候就感到母亲更偏袒弟弟洋一,之后开始刻意远离这个家。虽然嘴上说着“妈妈死了我也不难过。”,但是在母亲临去世前的最后一刻,最先赶到阿律身边,把她搂在怀里的就是慎太郎。洋一则一看就是很爱母亲的,真心为母亲的病情担忧。他也和哥哥慎太郎感情很好,但与姐姐阿绢就不太亲近了。

《河童》有点童话色彩,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讲述的一段他的亲身经历。据此人说,他曾在旅游时意外跌入河童国。在河童国时,作为人类他享受着特殊的贵宾待遇,在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自由与开明的同时,也发觉了河童们残暴与丑陋的另一面。当他在河童国待久之后,他开始想念人类社会。但当他找到返回人类社会的途径,也真回到自己的世界后,他又开始怀念河童国和在那里结识的河童伙伴们了。这个故事可谓充分表现了芥川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某傻子的一生》是五十一篇人生小故事的合集,这些故事连在一起影射了芥川的一生。其中,既有他对人生的回顾,也有他对家人的看法,甚至是他对社会的担心。多篇故事中都透露出自杀的倾向,还有一篇描述了服药后的感受,而芥川本人最终正是服药自杀的。

《点鬼簿》中讲述了芥川的三位至亲,包括他的亲生母亲、早逝的一位姐姐和亲生父亲。结尾处,和妻子一同为三位亲人上坟时的描述,令人感到了一种死亡的召唤。

《人生——致石黑定一君》是芥川对人生的看法,其中也反映出了他的厌世情绪和自杀倾向。

总之,在这本《罗生门》的18个短篇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竹林中》,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令我对芥川的作品产生了兴趣。而《罗生门》和《地狱变》,在我看来也都很有情感冲击力。像《阿律和孩子们》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关系,对于现实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读者来说,可能非常容易找到情感共鸣,并且那份共鸣是没有时代隔阂的。此外,通过《某傻子的一生》、《点鬼簿》和《人生——致石黑定一君》等,则可以加深读者对芥川内心世界的了解。

我知道,芥川的很多作品都并非他原创,而是改编自一些民间传说等。因此,有些文学评论家认为,芥川的作品缺少创意和想象力。甚至有评论指出,芥川总是在改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在结构能力方面的薄弱。但我觉得,芥川的作品文学感染力都很强,即使是短篇也能达到,往往要在长篇中才能体现出来的、直击人心的效果。不管怎么说,芥川都是被鲁迅、太宰治等名家推崇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值得一读!(作者:李淑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