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游记吴承恩为什么要将猴子与猪,作为 [复制链接]

1#

生灵万万千,猴子和猪头最终在海选中成功杀入《西游记》大戏。猴子那毛躁好动性格可以"悟空";猪头那好吃懒做毛病可以"八戒"……

吴先生怎么想的?当然有原因,比如,把悟空设定为一头驴,它怎么从石头缝蹦出来?

猴子变悟空

①印度猴神文化影响

西游记和印度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吴老先生构思时必然会考虑印度文化和佛教两大元素。

印度向来崇拜动物神,牛、狮、孔雀、蛇、鼠……也有猴神。南神猴,北神牛。

北印度恒河流域适合农业发展,人口高度集中,故而牛的作用至高无上。而南印度多丛林,古时多采集、渔猎或刀耕火种生活方式。

猴子机警,居高临下,在丛林起到预警作用。在寻找果实和水源方面也起到提示作用。故印度视猴为神明,佛僧眼里,猴子同样神圣。

古印度有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此猴能如悟空,也是个正义飞天神猴,也可变幻身形。

猴子作为西游记主角,契合印度文化,故事与背景和谐。印度猴神也给了吴承恩启发。

②借鉴神魔小说角色

有本叫《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的神魔小说,此书成于宋或元朝。它不仅早于明朝《西游记》,还被称为后者雏形。书中出现一猴行者角色,此猴使命也是护送(三藏法师)取西经。

百万程途向那边,今来佐助大师前。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鸡足山丨猴行者留诗

此日前生有宿缘,今朝果遇大明贤。前途若到妖魔处,望显神通镇佛前丨三藏法师答诗

这位诗意的猴行者或让吴承恩受到启发。或远不止如此,唐宋以来志怪故事和小说在民间非常流行,想必吴承恩从中受益匪浅。

③道教文化寓意

人有心肝脾肺肾,道家文化里,五脏对应五行,其一心属火。猴子窜动不安的骚操作来自它那颗骚动的心,故有"心猿"一说。

道家重修行。心猿磨炼,要经百般磨难,方可强化、净化心智,于是心猿又称"行者"。万物皆空,唯心所致,功德圆满,即得悟空。

④猴子的民间形象

猴精聪明,好动又机智;猴急野蛮,好斗又凶狠。猴品上,猴子聪明背后也有阴险。悟空正义背后也有心魔,取经就是去掉心魔,猴子形象和气质非常适合故事的套路。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猴子不仅聪明,也是非食肉动物里最能打架的,打不过就跑。面对众多妖精,必须可进可退,悟空要是条狗,咬住妖精不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还取什么经,自己先独个去西天了。

小结/p>

可推,吴承恩选主角必参考印度文化和猴子个性,又借鉴印度猴神和宋朝神魔小说猴行者角色。另有一"胡僧(谐音猢狲)"护送说。

猪头变八戒

想比猴哥众多绯闻,八戒的说法就单薄的多,毕竟变化都比大师兄少一半。

①朱士行求法说

说早在三国时,就有一位名叫朱士行的高僧取经了。朱士行年少即看破红尘,剃度为僧,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西行求经的僧人。

吴承恩当是了解朱士行西行求法的故事,就移花接木,融合到西游记里。或为渲染神幻性,也或许大师兄是猴,二师兄也得跟着变化下,于是"朱"就成了"猪"。

猪属水,掌七情六欲,所以二师兄比猴哥情商高,模样虽笨,实则能说会道会来事,时有惊人之语。当然也免不了俗,好吃又好色。八戒猪属水,悟空心属火,二者老是闹腾。

掌情欲,需持戒以平衡,"六欲七情八戒",故称"猪八戒",又称"悟能"。

②朱姓恶邻说

据说吴承恩有位恶邻,名朱八,地痞恶棍操行,祸害乡里,百姓愤恨。

吴承恩抖个机灵,"不拘一格降人才",那就多降点,人变成猪了……朱八就成了《西游记》里二师兄形象。吴承恩还有格局,不能只讽刺痛贬这种无赖,更要竖个反面教材以警示后人,故取"猪八戒"。

此说源于吴承恩生活里一个无奈又搞笑的故事,说来也是合情合理合人性。真假不论,权作《西游记》小说的笔下花絮吧。

小编题外话

悟空故事是小说主线,主角首先确立,所以各种说法都有迹可循。之后才会围绕悟空来确定八戒角色。八戒是主角,更是搭档和对手戏,戏外线索也弱一些,很正常。

悟空无所不能,八戒干啥啥不行;悟空聪明机智,八戒呆头呆脑;悟空就像真正的闪电,八戒则像现实的树懒。悟空讨厌八戒德行,八戒认为猴哥好吹嘘爱逞能……

不过,每当悟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是八戒灵光一现时。论实惠,悟空从来玩不过二师弟。角色需要,这是艺术;团队平衡,这是现实。

悟空和八戒,两个极端性格对立,来源于生活,夸张为艺术。

悟空开拓,八戒保守,沙师弟中庸,白龙马最人性、最正常,却不便现形、不便说话……它得给人骑着。那个念经的和尚才是最厉害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