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缘有趣的终身学习我的外语学习情结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www.znlvye.com/

一、有缘的外语

“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国的古话,这其实就是中国版的“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与”终生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的诞生,与我刚好同年——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ParlLengrand)正式提出。这个概念的产生虽然也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与中国“活到老学到老”理念源远流长的历史来比,它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祖国文化的智慧绝伦和历史悠久,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曲同工、相映生辉,由此可见一斑。

从在戴帽初中开始由一个语文老师教ABCD开始,到后来为了对付高考把哑巴英语哑到像做数学习题一样做英语语法和背单词,再到进入大学学习非常浅显的公共英语教材,算是完成了在课堂上学习外语的使命。工作后,第一站是在新华书店,凡是有机会接触、学习外语的,我都从不放过。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刚刚工作那两年,我还在家乡小县城先后成为两个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在那个英语老师奇缺的年代,两次都是校长亲自上门来请的我,确实不忍推脱。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犹如芒刺在背,忐忑不安。既非英语专业毕业,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他们居然敢请我。与其说我的胆子大,还不如说校长们的胆子大。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猴子用狗跳”,典型的赶鸭子上架。庆幸的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学生们,居然真的很喜欢我。其中那个中考复习班,还考得不错。

或许就是这样在心里埋下了对学校和学生的感情,或许是这段特殊的经历使我对教育产生兴趣充满信心,或许即使什么都没有发生,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十五年后我敢于赤手空拳地“上山”——从位于重庆江北观音桥的《少年先锋报》到位于南山黄桷垭的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当校长,除了诚邀我下海的举办者对我“综合素质”的认可外,有了前面那些经历所铸就的足够强大的内心带来的自信,更是重要的力量和支撑。出任校长一年后,我取得了高中政治课教师资格证,同时进入重庆市教委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学习,获得了校长任职资格证书。

二、有趣的外语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一点外语都不懂,一点外国的东西都不学,是不是太单调了点。那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地球上是一个只知中国而不知外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的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个头大一点的井底之蛙。所谓“洋为中用”的前提是,你首先要明白“洋”为何物。

学习外语,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自然是不同的心态。学生时代,学外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出国旅行,学习外语是一种本能需要;从长期来看你其实也可以把它培养成一种不紧不慢的乐趣。

我对外语的乐趣,就来自一些点点滴滴: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意为“民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意为:“科学”),曾经唤醒多少沉睡的国人;马克思的一本外文小册子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年8月,在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陈望道从日文本并且参照英文本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两个月之内就印刷两次,迅即售缺。随后多处翻印,广为流传,快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学读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痛打落水狗”时,曾经为他的“费厄泼赖”这个词(Fairplay)感到新奇不已;唱《国际歌》让我为瞿秋白把“国际主义”翻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即英文international,来源于法语的internationale)而拍案叫绝;,傅雷、叶君健、杨绛、草婴、屠岸、戈宝权、林少华……要感谢这些卓越的翻译家,给我几十年的阅读生涯中送来陌生异域的迷人文化。

我从14岁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里面什么东西都可以装。年9月27日,我的日记记下这样一段与学习外语有关的内容:

英语有谚语曰:WhenIdon’thaveanythingtoworryabout,Ibegintoworryaboutthat.(OscarWilde)(事事无须挂心之日,正是烦恼滋生之时)

点评:此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

又曰:Whatmaybedoneatanytimewillbedoneatnotime.(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做的事,往往始终没有时间去做)

点评:实际上,我们常常有这样的遗憾和体会。

又曰:Themoreobligationweacceptthatareself-imposed,thefreeweare.(自行承担的义务越多,我们就越自由)

点评:义务是罗网,可恨我们不是罗网的操纵者而是受摆布的人。但同时我们也有意无意给自己布下了罗网,此所谓“作茧自缚”也。

又曰:Courageistheladderonwhichalltheothervirtuesmount.(勇气是一把梯子,其他美德皆借此而上)

点评:是的,我们看看历史上的英雄,看看今天身边的成功者,事业也好,爱情也罢,有几个例外呢?

又曰:Readingwithoutreflectingislikeeatingwithoutdigesting.(读书不思考犹如近进食不消化)

点评:孔夫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曰:Itisnotoaththatmakeusbelievetheman,butthemantheoath.(一个人的誓言无法使人相信他的为人,而一个人的为人却可以使人相信他的誓言)

点评:孔夫子在“考察”了他那个白天也在睡觉的、不争气的、“朽木不可雕”的弟子宰予后感叹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看讲的都是一个道理。

(年录入注:可见,东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底蕴实际上是相通的东西,只是书写的符号和口头的发音不同而已。事实上,像“妈妈”、“爹爹”之类的词,连发音都没有太大的区别。钱钟书我们之所以觉得是一个难得的大家,就在于他的学贯中西。他能够表达一种全人类共通的东西。所以年轻人应当多学习一点外语,以便了解外国、学习外国,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超过外国。否则,你连人家外国的历史也不懂,形状也不清,你怎么超别人呢?有几个“外国”是愿意躺在那里让你去超呢?

我们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大喊“超英赶美”,结果呢,从二十世纪末的情况来看,除了人口增长速度、森林砍伐数量、水土流失面积和老百姓绝对贫困数、文盲数量这一系列指标真正实现了“超英赶美”外,绝大多数该超的都没有超过,有的数字还差得很远。连足球运动冲出亚洲都成了“跨世纪”的梦想。

伟大的中国人民,只有将希望寄托在伟大的二十一世纪了!我们,我们的后代,以及我们后代的后代的后代,真正是任重而道远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心愿,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光荣与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青少年中把学习外语、研究外国文化、学习外国科学技术提高到爱国主义的高度来讲,也毫不过分。年9月16日整理录入时又记。)

年初,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天不能出门,顺便把许多年没有完成的事情完成了:把几十个本子的日记录入电子版。录完后,又采纳朋友的建议,在《今日头条》和《百家号》注册了账号,从6月起每天发一千字左右作为一个单元,命名为《八十年代青春日记》,根据日记内容,每个单元取一个类似章回体的标题,再配三张(偶有四五张)图片,至今已近两年,一天都不曾中断(当然不包括审查通不过的若干篇)。这样,内容体现纪实性,标题体现文学性,插图体现艺术性。如此每天一篇,涓涓细流,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由于基础工作已经做好,每天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晚上利用洗脚的功夫就在手机上操作成功了。审查通过后,次日再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