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冯学锋艾特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景观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         http://www.ytysbz.com/

学者简介:冯学锋,男,年生,湖北武汉人。年国家恢复高考即考入大学,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机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武大)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语言学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南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主要包括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病理语言学和汉语修辞学等。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言语策略》《汉语修辞面面观》《文学语言学》《言语与言语学研究》等学术著作。已主持“汉语成语文化教学资源研发模式及样本”、“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标准化汉语语法量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和理论探索”、“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战略研究”等课题。

内容提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由符号演变为网络互动方式,进而发展为网络社会关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其发展演变过程催生出“艾特文化”。艾特文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推动互联网世界发展进步的动力。艾特文化直接影响网络社会交际形态,集中作用于网络语言生活,常以“点染”方式构筑网络“语言景观”。

一、艾特是一个符号

(一)在几十种符号中脱颖而出

“艾特”指由英文单同“at”变形而来的符号“@”。根据英语单同“at”的读音,汉语记作“艾特”,读为“àitè”。

一般认为,作为已普遍使用表示电子邮件地址(E-MAIL)“标志”的符号的发明,当属美国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年,汤姆林森尝试发明了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成功地将信息从一台主机送达到另外一台上,由此诞生了互联网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要使电子邮件准确地抵达目标电脑(收件地址),需要一个区别性的“标志”。汤姆林森编写的电子邮件地址的表现格式为:

人名代码+标志+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国家代码

这里的“标志”很重要,它将个人的名字(账户)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有关研究人员提供了几十种方案,而汤姆林森最后选用的“@”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是它绝对不会在人名中出现,避免文件在网络传输中产生误解;二是仍保留“在……”的意义,也“名副其实”。

(二)在国际互联网上迅速普及

将“@”符号作为电子邮件的表现格式中的重要“标志”,确立了“@”在电子邮件中的地位,赋予“@”特殊价值。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符号也得以迅速普及,成为国际通用的通讯符号。

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符号,为了避免误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口语交流时又有不同说法。比如:

汉语叫“A圈”或“圈A”、“花A”,台湾叫“小老鼠”;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叫“狗”或“小狗”;

哈萨克斯坦叫“月亮的耳朵”;

芬兰叫“咪咪”或“猫尾巴”;

荷兰、卢森堡叫“猴子尾巴”;

法国、意大利和威尔士、白俄罗斯叫“小蜗牛”;

德国人叫“蜘蛛猴”或“猴尾巴”;

瑞典、丹麦叫“大象的鼻子”;

希腊人叫“丑小鸭”;

波兰、马其顿、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吉尔吉斯斯坦叫“猴子”或“小猴子”;

挪威叫“卷曲的阿尔法”;

匈牙利叫“蠕虫”或“蛆”;

波斯尼亚叫“疯狂的A”;

韩语叫“海螺”(也是“青春痘”的一种方言叫法);

印尼叫“外星人”;

越南叫“弯曲的A”。

口语中的不同说法,反映了“@”符号的本土化过程。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还是直接称之为“at”。

(三)在历史发展中的文化沉淀

“@”的确是一个惹人喜爱的符号。作为电子邮件的重要“标志”出现在年代,此前它已经承担过重要职责。

(1)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

“@”在意大利语中为酒的计量单位,@即“anfora”(昂弗拉)。中世纪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就是“anfora”,“@”约合加仑。该词来源于古罗马词,古希腊时期,拉丁语“amphora”即为“有双耳用于盛酒的土罐”,后由“罐子”演变为计量单位。

“@”在西班牙是一个重量单位,即为“arroba”,1@相当于11.5公斤。葡萄牙也以“@”作为重量单位,1@相当于14.5公斤。“arroba”源于阿拉伯语“arrub”,意思是“aquarter”,即25磅(四分之一个磅)。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对“arroba”也有描述。据说,曾有人为将堂吉诃德的故事从阿拉伯语翻译成西班牙文,支付了2@葡萄干,即23公斤的葡萄干。

作为意大利的葡萄酒容积单位或者作为西班牙、葡萄牙的重量单位,“@”所代表的都是“大交易”绝非“小买卖”。

(2)工程、绘图等符号

“@”在工程上代表相等中心距或钢筋之间的间距,如2φ10@,代表2个直径为10mm的一级钢筋间间距为mm的距离。

“@”也出现在大多数计算机编程语言中,如在DOS语言中,它成为了DOS命令,如常用语句“@echooff”。

在AutoCAD绘图软件中,“@”表示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的相对坐标,如选定第一点为1,1,则@1,1的绝对坐标则为2,2(1+1,1+1)。

悠久的历史及其广泛的用途,使得“@”这个看似简单的符号积淀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这是它迅速获得全球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二、艾特是一种文化

(一)从符号到方式

“@”以电子邮件地址特定表示格式的符号标志出现在互联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艾特”也逐渐由单纯的符号演变成一种特殊的文化。

这种演变发端于从符号到方式的转变,而社交平台的大量涌现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催化剂。“@”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由电邮地址的“标志性符号”到“网络互动方式”的转变,所谓网络互动方式也就是网络社交平台的一种功能。比如,在国外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艾特”都是广泛使用的基本功能。

我国互联网社交平台,如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