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有尾巴的话,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只要和你在一起,
一定会止不住摇起来。
——北川理惠《三行情书》
这世间有无数的人在向往着尾巴,因为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人类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不仅可以绝对的直立行走,连能表达情绪的尾巴也不见踪迹。
那么如果人类有了尾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在成功学鸡汤里曾经有一种说法,如果人类拥有尾巴,那将会创造出大批就业岗位,以及很多有意思的新兴行业。因为如果想要拉动经济增长,就要创造更多需求。
美容领域会出现“美尾”,托尼老师会推出尾巴洗剪吹套餐,然后跟你聊“唉你这个尾巴有点炸毛,要不要做下护理”。
小姐姐们幻想着可以给尾巴染色,做保养,戴上装饰。
一起相约去做头发尾巴。
按摩行业会出现尾巴按摩,与广受欢迎的足部按摩一起,成为另一个专门位置按摩项目。尾巴的各种穴道令人舒爽无比。
真正意义上的“尾戒”会出现在服装配饰行业。眼下正值12月,东北地区的人正打算购买新的“尾貂”,明年会流行小熊猫尾,松鼠尾已经过时了;而海南地区由于天气热,人们还在定期去理发店剃尾毛。
医学领域、体育运动领域,都有针对尾巴的内容,健身房会说锻炼好尾巴可以提高平衡感、强化核心,然后忽悠你办卡。
而对于糙老爷们们来说,尾巴似乎只是一种情趣利器......
早在年,日本的一位发明家就研发出一种名叫「Tailly」的小尾巴。
这种人造尾巴上装有一颗可监测佩戴者脉搏的传感器。
一旦佩戴者心跳加快,尾巴摇摆的幅度和速度就会增加。而当佩戴者冷静下来时,尾巴的摆动速度就会慢下来。
这样一来,看见喜欢的人,尾巴就一定会止不住的摇晃,人类的沟通也会更加丰富。
到时候就可以像喵星人那样用尾巴传达情绪——
开心时,尾巴高高上翘,恨不得蹦着跳着飞奔到你身边,向你宣告:
晃晃尾巴,表示疑问,是惹人怜爱的好奇宝宝;
惹我生气,尾巴就炸毛,闹情绪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丧的时候,尾巴低垂夹起,此刻好想要某个人过来抱抱。
不过现实没那么美好。如果人类真有尾巴,那估计也是秃毛尾,样子十分丑陋。不得不承认小熊猫的尾巴真的很可爱,但人类的尾巴估计会和老鼠的肉尾巴差不多。
猴子的尾巴虽然差一点,但也还能接受。小猴子还能把妈妈的尾巴当秋千荡来荡去呢。不管怎么说吧,人类为什么没有一条尾巴?
如果观察婴儿的诞生过程,你会发现人类在胚胎初期是有尾巴的。
人的尾巴在妊娠期的第31至35天左右最明显,尺寸大约为胚胎本身的六分之一左右。到了胚胎发展成胎儿的时候,这个尾巴就被身体所吸收,退化成四五块融合在一起的尾椎骨。可见,人类的祖先是有尾巴,只是在演化的某个阶段消失,而早期胚胎仍保留着祖先的记忆。
这是在胎儿生长过程中,为数不多越长越小的东西。
尾椎骨真的有点神奇,虽然这四五块尾部结构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并深藏在人类的屁股中了,但还是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这就是尾巴。
有些婴儿出生的时候有尾巴,也就是返祖现象。不过这个尾巴一般没有尾椎骨,就是个肉条,但里面有非常完整的血管和神经。真想“返祖”出来会动的尾巴,条件太多,首先是控制尾巴不再生长并被身体吸收的基因失灵,然后是控制尾骨融合的基因也失灵。当然实际情况肯定更复杂,我也没有找到太多资料,一般是婴儿出生不久就把尾巴切了(反正也动不了,怪丑的)。其实,人类和鱼类胚胎尾骨都埋在尾椎骨中,由于分子信号传达受阻,并未发育成型,也就是说,人类淘汰了尾巴两次,第一次淘汰了尾鳍,第二次淘汰了肉质尾。其实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说,人类失去尾巴,可视作一种退化,那么为什么会抛弃尾巴呢?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失去尾巴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由于尾巴对人类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然后人类的直系祖先恰巧就是把尾巴突变没了,可以理解为是一批残疾的人猿,然后他们的基因就这么传递给后代了。
人类失去尾巴是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和某种猴子分家的时候开始的。失去的时间大致是万年到万年前。
从此,猿和猴的区别就是猴子有尾巴,猿没有尾巴。
下面这张图,红框右边的动物都有尾巴。红框左边的是猿类,现存的人猿类动物有:人类、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长臂猿。就这么五种,挺好记的。
另一种理论认为环境是导致人类失去尾巴的主要原因。多数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是需要奔跑和跳跃的,而尾巴能起到与头部平衡、协助动物运动的作用。
比如猫科动物,通常有更长的尾巴。动物学家曾观察到,一只雪豹在悬崖上追捕岩羊却不慎跌了下来,它们依靠粗长的尾巴维持平衡,毫发无损地落到地面上。(这也就是俗话说“猫有九条命”的道理)
而对于生存在东南亚森林中的长臂猿来说,无尾的直立姿势更适合攀爬树干。它们通常只需要用长臂抓住树枝,从一个树杈跳到另一个树杈上。当两只胳膊抓住树枝摆动时,躯干和腿部垂直向下,身体呈直立姿势。这时候,尾巴反而会妨碍它们运动。
除了攀爬,长臂猿也可以在树枝上直立行走。它们只需要使用双臂就可以保持平衡,这种时候,尾巴也反而会碍事。
因此,在猿类尾巴消失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尾巴平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没有尾巴更适合直立行走,这样经过代代自然选择,尾巴就在猿类身上被淘汰了。
与猿类战斗方式类似的动物,比如熊,也是几乎没有尾巴的哺乳动物。它们尾巴存在的意义是保护菊部与生殖器官。
熊还是有尾巴的,虽说不太明显,证据如上图↑
和猿类一样真的没有尾巴的哺乳动物估计是考拉,毕竟俗称无尾熊。它们其实是把尾巴退化成了一个符合熊体工学的坐垫,方便在树上睡觉吃喝。
猿类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失去了尾巴,开始选择在树上荡,逐渐加强四肢力量,成为灵长目中的力量型选手。也可能是先加点力量,再在战斗中将尾巴这种累赘淘汰。
人类和猿类情况类似。人类在学会直立行走后,重心会垂直地沿着脊椎向下移动,人就开始使用不同的系统来避免摔倒,不再需要尾巴来保持平衡,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用另一个“额外”的附件,来平衡我们占比较大的头部重量。久而久之,尾巴在椎尾骨的挤压之下,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养分的供给,逐渐地从人体给萎缩掉。因此尾巴被淘汰了。
人类进化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结果,存在即合理,失去也是一样。
没有尾巴,是因为小脑进化,足够使人类掌握平衡;没有皮毛,因为人类需要文明,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做衣服,皮毛自然也没有用了。
原始人类在不断的进化中,过上了全新的生活,最终进化成了现在的我们。
·ENJOY·
好奇心实验室、中国科普
???????商务合作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