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从反复的结构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非”等4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语境识字
1.观察插图,感知内容。
(1)出示小猴子的图片,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2)情境创设:小猴子下山后,都做了什么呢?按顺序仔细看一看插图,用“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2.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
(1)我们大体上已经能讲这个童话,现在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轻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
(2)现在老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注意每段中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些什么。
(3)出示句子,指导读准多音字“空”和“结”。
①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②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下山来,最后的结果是空手而归。
(4)仔细看课后第3题的插图,先读准字音,再做一做动作。
(5)认读其他生字,组词巩固。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两句话的朗读有哪些不同。(第一句要读清楚小猴子到了哪里,第二句要读出小猴子见到的玉米的特点,心情怎样,还要读出小猴子接着干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3.请大家再看一看,后面每个自然段也只有两句话,请你自己练读第2、3自然段。也是第一句要读清楚小猴子到了哪里,第二句要读出小猴子见到的东西的特点,心情怎样,还要读出小猴子接着干了什么。
三、观察发现,学习写字
1.观察“非、瓜、块、往”四个字的书写。
2.“块、往”主要指导左右的占格和避让。“非、瓜”两字要范写,注意“非”字左右短横的异同,“瓜”字第一、二笔撇之不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空”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3.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词语体会
1.同桌带动作朗读课文,了解动词意思,体会小猴子的情感变化。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还学了几个生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情况。请同桌相互练习,每人分别朗读不同的两句话,第二句要带上表情和动作,读后我们来比一比。
2.朗读汇报,说说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猴子,每次看到不同的东西,都会怎么想。
3.图文结合,朗读汇报,再结合课后第3题的插图,说说这些动作都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哪个动作是这几次中都有的。
4.结合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比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只好”能不能去掉。
①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②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
5.比较之后,带上动作、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整合信息,简单推断
1.小猴子回到家后,闷闷不乐,非常后悔。妈妈看到了,就让他做作业(见下表),帮他找原因。小猴子对这份作业也有些为难,请同学们帮一帮他,先找一找小猴子下山的结果,再来找一找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再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
三次中,小猴子有个相同的动作“扔”,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能像《一分钟》那样,结合课文内容,每次都用上“要是……就……”的句式来说吗?为什么?(天米和桃子,对于小猴子而言,可以取舍,但抱西瓜回山上,扔掉西瓜追小兔子,显然无法达到。)
2.再次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观察发现,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对称。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