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西宁民居风情
TUhjnbcbe - 2021/5/4 17:16:00

青海人自己的历史文化圈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西宁民居风情

巢生祥/文

字梦麟,西宁人,年生,年工作,青海省建设银行干部、经济师,年退休,退休后发表西宁民俗、方言、杂文、评论及西宁古城史等文字50多万字。结集有《湟川杂摭》《风雨路》《西宁古城考》《求实集》,有作品被收录《华夏散文精选》《青海花儿论集》。

20世纪上半叶,西宁老百姓家居风情,见于报纸的文章较多,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尚属鲜见,笔者就个人的见闻,对西宁汉族居民的家居风情作简要叙述。笔者虽然是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居民,虚度86个春秋,但是限于生活环境、阅历等,不免有挂一漏万之虞。

现在西宁的汉族居民,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外地移民,因此其风俗习惯,居住房屋格局,都是从外地带来的。城乡四合院的房屋格局是我省各民族住房的主要特点。

汉族居民有的信佛,有的信道教,但是,大多数居民非佛教或道教信徒,家中供奉的既有佛门菩萨,又有道教的神灵,还有祖宗的神主等。他们不去寺院念经受戒,也不去道观出家当道士,可遇到庙会,必然去寺院或道观叩头、烧香,并捐赠布施。不知不觉中受着宗教的影响。

爱美、爱清洁,是青海各族人民良好的生活习惯,西宁居民家家在院庭中央设一花圃,种一些花卉、还种一些菜瓜、刀豆等蔬菜,既可观赏、又有实用价值。

一、一般民居

四合院的上房多起脊,但大多数不覆盖瓦,是草泥屋顶,木料不大,开间、跨度都不大,一般开间约3米,跨度为3.5米。

三面厢房都是一坡水,不起脊,房顶坡度不大,草泥抹面,开间为2.8米,跨度3米。房间间格墙都用木板隔断。

明、清时期西宁属边陲地区,人烟稀少,西宁卫城虽筑于明洪武十九年,到民国时期,人口仍很稀少,大半个西宁城为麦田、菜地、烟叶地、人家的花园、庙宇、衙门、营房、还有涝坝、草场等,民房不足35%,居民区主要在宏觉寺街、莫家街、仓门街、石坡街、观门街、饮马街一带。

房屋的布局,大同小异。属于早期的民居,多为里外两院,院落较开阔,而以后形成的院落,大多矮小而狭。

莫家街北段路东,受土地的制约,院落狭小而低凹,没有排水管道,多在院内挖渗水坑。

兵部街4号魏淌亭家院,里外院之间以过厅相通,里院南房为主房,有前廊,里外院格局较小,紧凑而适用。

院落较宽敞的是5号李逢林家院。大门三合有20余米的有廊甬道,甬道之东是马厩,大门前约50米,巷道口有一约50厘米高的巨石,上刻“泰山石敢当”。据说是上马石,证明此户人家的祖宗中曾是清朝武官。这家院子很开阔,四个角房很大,全院四面房均有前廊。院中台阶到花池之间有4.5米宽,西房是上房,西房院台阶前放置一大鱼盆,高约1.2米,口径约1.5米,是西宁城中所独有,里院在西北角,是只有三面房的小院。

二、古雅的屋内陈设

西宁过去的居民院子大多数是四合院,每面有三间房屋,四角各有一角房。有的人家独居一院,有的房主人口少,将多余房屋出租。

房主住上房,租户住厢房,房主和租住户房内陈设差异大,先谈谈房主室内一般陈设。

上房三间房的中屋称堂屋,堂屋中设供奉神佛或祖宗牌位的供桌或米柜(也称供桌),供桌前挂红布做的有绿绉水的桌裙;米柜前面有漆绘的五福彩色图案,不挂桌裙。大多家庭供观音神像,有的家庭供财神或祖宗牌位。

神位前置一大古瓶,插时花,春节期间,黄的铜供器,或银灰色的广铁(锡)供器擦拭得锃光闪亮,五个铜灯台上摆放五只铜灯儿,两蜡台上插一对福字或寿字蜡,五个果碗筒架上放五个五寸碟,前排八个香筒,插满红线箍的线香,每个香筒插一枝八洞神仙的全身绣像,前置香炉,鱼缸(盆),盆中放小花石子,盛满清水,桌前沿摆八个铜质小净水碗。红色的桌裙上挂一张长约70厘米的龙凤钱马。供桌的后部菩萨前供十五个面桃儿。

堂屋还挂一对纱灯,供桌前铺拜毡,堂屋右侧条桌上置钟磬,左侧条桌上供灶君牌位。每逢祭灶日,供桌上要献蒸的灶卷、灶糖。

每逢春节,南北房檐柱上挂起木制弧形大红对联,在四面房屋的房门两旁也挂上木对联,上房前廊一对方形纱灯,其余正面廊前挂一对大红西瓜灯。

大门和二门上是红对联,二门内影壁上是一方形“福”字灯,灯是上下对角,下部放灯儿。

有的人家主房跨度大,将后厦部分隔断,专供祖宗,是宗氏祠堂。后墙置大红面柜三个,中间是多层佛龛,每层供一代人的神主。前面置一半圆桌,供财神牌位,春节献馒头或蒸饼。主房的堂屋是专用作供奉佛祖的堂屋,不是起居室,也不是客厅,供桌两侧不设坐椅。桌的两面都是两屉一柜,用来放香、表、蜡烛和各种供器等。

上房的一侧是老人或家长的卧室,布置较朴实、实用,炕设临窗,便于瞭望。窗是揭窗,开窗时吊于廊下。窗下有掩窗,也有活动掩窗。炕两侧放炕柜,一面炕柜上放扇扇,扇扇顶放门箱,有的人家是书架炕柜,炕柜顶放置皮箱、棕箱等。

炕上经常放一炕桌,冬季再并一火盆架,无论冬夏,均在此炕用餐。炕前钱桌上置时钟、茶杯、茶壶、灯盏、裁皮罐、水烟瓶、大小花瓶等。

后墙是一对大立柜,放衣服杂物。清朝以前的炕柜、门箱都是大红油漆,很厚重。大立柜多黑漆,也有棕色的。民国以后的炕柜上有敞口柜,上面和两边有雕花边栏,叫书架炕柜,内置女人们用化妆品。炕柜上画菊、竹、梅、兰及百谷等,家具多浅黄或本色。大立柜顶放各种帽盒,有圆桶形,也有尖顶塔形。立柜前放一小木床或设坐凳,这布置可看出家庭的历史面貌,也呈现家庭中尊老、和睦的风情。

上房另一侧室是书房,读书人家多设,我家上房开间4.5米,跨度8.5米,净高3.5米,书房的后部是炕,炕前上部边沿围以雕花圈(quan)口,圈口两侧挂着琵琶、洞箫等。后墙两个大书架并立,高约三米,每个宽2.15米,上抵仰尘,大书架上下均是门柜,柜和博物架中间各有四抽屉。博物架,为不规则形,每格均有花兰杆,雕刻精美有树有花,有小动物。如猴子摘桃,栩栩如生,很吸引孩子们眼球。

书房临窗是一大琴桌,桌前是方桌,两旁一对圈椅。琴桌正中摆放高约40多厘米的铸铁煨炉,是燃香料的煨炉。方桌上置文章盘,盘内放文房四宝:根雕或古瓷笔筒,瓷的笔洗,玉的笔架,石的墨盒、印泥盒,考究的端砚。琴桌两边靠着墙各有一钱桌,桌上放着古瓶,瓶内插犀牛角质的马蹄莲。

钱桌和炕之间是连桌,上四抽屉,下为一门柜,是专作存放画轴用。连桌上两边各置线装书,放在邸报匣子上。旁置两个鼓形木质围棋子盒,墙上挂雾龙三显或山水中堂及对联,画轴用扁形挂瓶或折扇(装在绣花扇袋内)压边,又是一番古老情趣。

炕上的书架前有一炕琴,炕琴前是炕桌,炕前是一大火盆架,黄熟铜火盆直径约80厘米,内腔径50厘米,周围15厘米边沿,擦拭得明光闪亮。

琴桌两侧也各置两个邸报匣子,上各置线装书四套,炕桌上摆文盘。火盆有盖,盖上画一胖罗汉,手捧“一团和气”木匾样。西宁老家庭的书房,虽然远离时代的脚步,但这是边陲之地又一逝去的风情。

西宁人家中客房陈设简朴、清洁、明静,平常不住人,专作客厅用。房屋大多两明一暗布局,暗间用碧纱橱隔断。堂屋门多加一层“风门”,风门的上部及两侧是纸糊花窗,冬季关上门不至于黑暗。两明间的堂屋后墙放一琴桌,前置方桌,桌旁两靠背椅,桌上只摆花瓶和茶具。

另一间明间在窗前也置方桌,桌上有文章盘,两旁置椅凳。文章盘内置放笔筒、端砚、名人题签的印泥盒、墨盒。碧纱橱顶由名人题的小匾,衬托出文化氛围。西宁人家很讲究插花、煨香,无论上房、厢房、客房和书房,自春至秋都插瓶花,如沙枣花、芍药、牡丹、菊花等。每晨在堂屋供桌前的煨炉中,点燃一缕柏香,有的还加进一点檀香,室内香烟氤氲。每日早晨家家户户打扫室内室外卫生,打扫完毕,还在院子里洒水,然后吊起大揭窗,室内清新爽快。这是又一风情。

民国时期,青海的一些上中层军政官员,一些新发户(经商致富者),盖一独居院落,陈设颇具现代化,上房中间屋或厢房是客厅,地上镶地板或铺一块五七地毯,一对木躺椅置茶几两侧,躺椅上铺虎豹皮或裁纹毛毯,茶几上设茶盘或三台茶碗,有火壶人家随时烧开水。还置高低花盘架,雕花精美。

另一间屋有长沙发、单人沙发。冬季取暖有带烟筒的铸铁炉(叫洋炉子),不设煨煤火的热炕,用床代之。墙上多时贤所做书画,窗明几净,清洁亮堂,是近代味的情趣。

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果你看不懂历史,请看看当下,因为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

动动手指,请在您的朋友圈中转发一下支持我们!

河湟文史编辑部

小编不易,打赏随意哦!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宁民居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