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为什么说楚人ldquo沐猴而冠rd
TUhjnbcbe - 2021/6/19 12:40:00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电影《鸿门宴传奇》中的项羽

中国人搞地域歧视是有传统的。如果说两千多年前各诸侯国之间存在一条鄙视链,楚国和楚人就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史记·项羽本记》载: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说者”不过是挖苦了项羽两句,就被丢进油锅活活煮死,项羽之凶残暴虐可见一斑。然而年少时读到这一节,我可不认为项羽残暴,反而觉得“说者”该死——沐猴而冠者,弥猴戴帽子混充人样也,换言之就是衣冠禽兽,以此语骂人不可谓不狠。你讽刺项羽也就算了,可你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把我们楚人都骂了,被煮死罪有应得。本人祖籍湖北,若是生在春秋战国,就是地地道道的楚人。楚人是什么人?高中语文老师说,那是有才华的人——惟楚有才啊!怎么在“说者”那里,我们楚人就成了“沐猴而冠”呢!如今重读《史记》,读到这一段,不免又想,“楚人沐猴而冠”应该不是“说者”的发明,当是早已有之、流传已久的说法,“说者”在此处不过是以项羽的言行再次佐证这种说法而已。想到此节,不免心中惴惴。看来在那个时代,“楚人”的形象并不伟光正。然则说楚人沐猴而冠,总得有原因吧。查阅相关史料,果然其来有自——自西周立国分封诸侯至春秋战国年间,地处南方的楚国以及作为“南蛮”的“楚人”,在中原各诸侯国眼中一直就不怎么光鲜。岂止不光鲜,简直就是声名狼籍。中国人搞地域歧视是有传统的,如果说两千多年前各诸侯国之间存在一条鄙视链,楚国和楚人就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总结起来,大约有三个缘故。其一,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时,楚国的爵位较低,因此被人看不起。周朝时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据《孟子·万章》篇,“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依据与周王室血缘远近及参与武王伐纣时功劳大小,虞、虢、宋等被封为公爵,齐、鲁、晋等是侯爵(其国君称公应系死后追封),燕、魏、秦等是伯爵(秦先前并无爵位,因抗犬戎、助周平王东迁有功,自东周始忝列诸侯国)。至于楚国,只是封地仅五十里的区区子爵。楚国先人鬻熊在周文王时代曾担任祭师,也就是王室巫师。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于是封他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始建楚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当时长江、汉水流域尚属蛮荒之地,楚国的爵位又低,因此中原各诸侯国看楚国,就如同今日京城、省城看县城、农村,十足的乡巴佬。《国语·晋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周成王在岐阳(今陕西岐山)会盟诸侯,楚子熊绎兴冲冲地赴会,却发现宴席中没有自己的座位。正没个自在处,一工作人员上前说,请他和东夷鲜牟部落首领一同去会场安放祭祀用的蓍草,然后再去会场外看守火炬。熊绎以为工作人员搞错了,赶忙自我介绍,说自己是诸侯国国君。工作人员笑道,我知道你是楚国国君,但是今天的大会只有侯伯以上爵位方可入席,你一个小小子爵只配做个勤杂工。熊绎肺都要气炸了,但也只好忍气吞声。我怀疑《西游记》中弼马温赴蟠桃会的桥段,借鉴的就是这个故事。其二,楚国的行事做派,在尊崇周礼的中原人眼中,“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楚国国君只是个子爵,可是到了第六代国君熊渠,居然把三个儿子都封了王。这是周朝诸侯国中第一个僭越封王的,简直无法无天,置周天子于何地?熊渠还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史记·楚世家》)虽说春秋无义战,但那时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兼并,总是要假惺惺地搞搞“师出有名”的,比如齐桓公率八国联军攻打楚国,借口就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齐桓公伐楚》)。“我本蛮夷”的楚国可不兴这一套,老子看你不顺眼就打,而且无所不用其极,亲娘亲舅也不认。《三十六计》中有个“假道伐虢”,晋国这个阴损招儿实际上是从楚国学来的。《史记·楚世家》载,公元前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今河南南阳),中间隔着个邓国(今湖北襄阳),楚伐申须借道于邓。当时的邓国国君是楚文王的亲舅舅。楚文王率军过邓国时,邓国国君设宴盛情款待这个好外甥。第二年春天楚文王攻灭申国回师途中,顺道吞并了邓国。照今日某太极拳大师的说辞,这也太不讲武德了嘛,来骗来偷袭。楚国也是搞血腥宫斗的好手,什么弟杀兄、子弑父,都不带停的。楚文王的儿子熊恽杀了他哥哥熊艰继位,是为楚成王;楚成王的儿子商臣杀了他爸爸继位,是为楚穆王。楚成王被儿子逼着上吊自杀前,想吃了熊掌再死,这点可怜的愿望都没能实现(《史记·楚世家》:“冬十月,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楚国的这些做派,在自诩“上国衣冠”的中原各诸侯国看来,十足寡廉鲜耻,与禽兽无异。因此,尽管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发展成为超级大国(战国七雄之一,疆土面积与军力均可与秦国抗衡),仍然为中原人所鄙视。其三,一些述及春秋战国的典籍中,“楚人”每每成为愚蠢、智商低下的代名词。先秦时期人们讲一个道理前,往往先说一个故事,此即“寓言”,很多寓言就成了后世的成语。一些带有贬义的成语往往与“楚人”相关。故事一般是这样开始的——“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叫“刻舟求剑”。“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以子之盾攻子之盾”。“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战国策·齐策》),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叫“画蛇添足”。其实我很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多属刻意编造、恶意中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它们从一些“智者”口中说出来,口口相传,对“楚人”人设的打击是巨大的。“楚人”简直愚不可及,智商在零下。楚国南蛮爵位低下、行事做派与“礼仪之邦”相去甚远、楚人智商很成问题……总之,从各方面看,楚国及楚人比之中原各诸侯国及“中国人”都要相差好几个量级,所以就“沐猴而冠”了——只不过是戴着帽子的猴子而已。我总觉得,说楚人“沐猴而冠”,有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醋劲儿。好比小孩子打架,打不赢就开骂。想想看,楚人干的那些“禽兽不如”的事儿,杀兄弑父、以强凌弱、犯上作乱……中原人哪样没干过?只不过中原人比较会装孙子而已,那才是真正的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比较起来,只能说楚国人比较天真率直,有一股浑不吝劲儿。你说老子是蛮夷,老子就蛮夷了,老子凭什么跟你讲道理。楚国其实挺不容易的。岐山之盟受辱,此后数代国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至有楚庄王“问鼎中原”(《左传·宣公三年》)之霸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终诛灭暴秦的也是楚人。所以,说俺们楚人“沐猴而冠”,虽然“于史有据”,俺也是不能够心服口服滴:)当然,用这四个字评价项羽同志,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项羽这个人,少年时代还是有远大志向的——看到秦始皇巡游,心中萌发“彼可取而代也”的豪情(《史记·项羽本记》)。怎知年纪越大越怂,到后来只想做个偏居一隅的西楚霸王,终于输给了更有野心的刘邦。还说什么“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也就是个当举重运动员的料。-END-傩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说楚人ldquo沐猴而冠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