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孙猴子安迪和陶渊明
TUhjnbcbe - 2021/7/13 17:13:00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小女儿问我:“妈妈你喜欢孙悟空吗?”这个问题,我以前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啊!可是,今天这个问题却让我想了好一会儿。我回顾了自己小时候读《西游记》的经历,发觉自己只通读过,其它好几次,都是读完前七回就止步了。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然后回答:“我喜欢前七回的孙悟空,那个时候的他,潇洒率真,敢于跟玉皇大帝叫板,敢于偷吃蟠桃,大闹瑶池,入龙宫索宝贝,下地狱删名册,真的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美猴王齐天大圣。”女儿说:“后来的孙悟空你为啥不喜欢呢?”“因为他头上戴了一个紧箍咒,就不再有自己的脾气了,只能老老实实听话,他身上的灵气没了。”“可是,他后来不是没有金箍了吗?”“可是,金箍已经安放到他的心里了。”女儿不能理解,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得给她打个比喻才行。

于是,我继续启发:“大象厉害吗?”“厉害。”“你觉得它会被一根细绳子捆住吗?”“不能。”“对,可是当它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把它拴在一根木桩子上,它想跑开却扯不掉,于是,它以为这根绳子天生就在这里,它肯定走不了。等它长大以后,轻轻一抬腿就能把绳子扯断,它却不会去扯,因为它已经适应了这根绳子。孙猴子也是一样,他已经被驯服了,于是他已经不会反抗了,就像是他还戴着金箍一样。”女儿似乎懂了,可是要想让她消化理解,估计还有很多年。

突然,我又想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服刑50年的布鲁克斯获得假释,可是他却恐惧离开高墙,离开后再也不知道该如何生活,自杀身亡。这段台词,我觉得再读多少遍都有体会: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固化。所以,安迪一直在抵抗体制,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率真,最终成功脱离高墙,走出了体制。而孙猴子从加入了唐僧的取经团队以后,在紧箍咒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体制,然后顺服了体制,最后成了体制的一部分,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就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中国传统思维。很多中国人非常喜欢体制,喜欢在一种可以一眼看到未来的确定性中生活。所以孙悟空最后的结局是成佛,水浒好汉们最终走向招安,历史的每一个时期,不管哪个乱世,每一支军队,最后都要效忠于某一个军阀。于是,他们就安心了,有人领导着,不用操心了,哪怕是去赴死,也用命该如此来安慰自己。

可是,乱世之中也有真性情。东晋的陶渊明,就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他写下《桃花源记》以明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风景。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于是,他的这道风景,也就只能让人艳羡或者意会,能真正一见的人少之又少。君不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残忍地说出了一个现实,竟然屡试不爽。但我想,利就是一个中性词,只要不是巧取豪夺得到的利,那就无可厚非,甚至应该大张旗帜,鼓励大家都为利往,说不定会少了很多伪君子。

体制给人的利是稳定的,作为曾是体制中的一员的我,我知道那个上瘾的滋味。我曾经很害怕离开体制,只要按部就班干下去,只要社会制度不变,后半辈子衣食无忧,是确定无疑的。犹豫了很久,我还是选择离开。因为我用了二十几年,依旧不能和体制合拍,我总是会激愤,总是会焦虑,总是会看错一些人和事。而我的工作,又必须和各行各业不同的人打交道,我无法看穿每一张笑脸后面的真实的表情。常常会受伤,其实说不定我也把别人伤害了。于是,盘点了一下自己的积蓄,觉得还能吃饭,就终于离开了。转眼也快三年了,我已经适应了体制外的生活,我各种事情都想去尝试着做一点,生活一下子静下来了,脚步也慢下来了,内心世界却逐渐丰盈,文笔重新变得流畅了。

体制中的我,对孙悟空是习惯的,对宋江是理解的,对安迪是向往的。等到我离开了体制,才发觉,孙悟空已经失去了魅力,宋江的招安让我想说何必当初,安迪的艰难更加感同身受。于是,想把陶渊明做榜样,才发现,陶公的放下,其实比千钧还重,没有厚重的内力,难以放下。

看着眼前还如一张白纸的小女孩,我在想是不是不应该管得太多,把她的天性改变了。也许吧,但目前似乎该管还是要管,尊重天性、发挥个性和管理并不矛盾,我如此安慰自己。“好了,吃完饭了吧,咱们该练琴了。注意节奏和手型。”她立刻失去了笑脸,放下碗筷,走进了书房,好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开始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猴子安迪和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