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吕文江孙悟空与禅宗六祖渭南文艺
TUhjnbcbe - 2023/4/4 23:31:00

孙悟空——《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主角,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得到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喜爱。有人曾评论说,“孙悟空的成功,是写了一个异端,一个猴子中的拜伦。中国文学史中从来没有像孙悟空这么一个皮大王,一个捣蛋捣上天的角色。”

慧能——禅宗六祖,其以一不识字的边陲贫苦布衣而终成为禅宗大师的经历,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大传奇,自唐代之后即被历代之人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孙悟空与慧能有什么关系?

正如俗语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体到孙悟空来讲,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并非《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凭空创造出来,而是有其现实依据,依据的一个主要蓝本即是禅宗六祖慧能,或者可以说,慧能为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以及素材支持。

之所以这么讲,可以提供的佐证如下。

其一,慧能的传奇经历,自唐代之后即在僧俗两界广为流传,明人吴承恩酝酿创作《西游记》这部佛教色彩浓厚的小说之时,一定对慧能其人其事了然于胸,并会加以化用。

其二,“孙悟空”这一姓名主要依托于慧能的经历而来,这点又可分为两层来论,一是姓,二是名。

先说名。吴承恩借菩提祖师之口,将这个前来学道的猴子命名为“悟空”的灵感来源,依据的是慧能的经历。我们知道,慧能以一不识字的底层贫民而终能成为禅宗六祖,跟他对于“空”的领悟关系甚大。在中国长期的历史上,读书识字曾是少数人的特权,生活贫困的底层人群,大多数是不识字的。可是,识字与智慧并不绝对相关,识字的人可能读书读成呆子,不识字的人却可能悟性极高,慧能就是后者中突出的一例。据称,俗姓卢氏的这位禅宗大师(-),出身岭南新州贫寒人家,自幼失学,父亲早亡后,靠采薪卖柴维持老母和自己的生计,期间偶然听到有外地来客诵《金刚经》经文(据说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心即开悟。这个悟,即是对“空”的领悟。后来他在禅宗五祖弘忍主持的蕲州黄梅县东禅寺修行,针对神秀的偈语而诵出的那首偈语,则将他对空的领悟集中表现了出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遂以其“悟空”而被五祖传授衣钵,成为法定继承人。而慧能悟空的这段经历遂化作了孙悟空的名。

再说姓。孙悟空为什么姓孙,小说中说菩提祖师因见这个前来学道者不是人,而是个猢狲,因胡拆开为古月,老阴不能生育,处于对子嗣繁衍的考虑,给他取姓为孙(这里姓胡姓孙的斟酌,令人想起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某次国文入学考试的一则对对子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对“胡适之”)。但是,作者为什么安排孙悟空是个猢狲,则与慧能曾被视作獦獠(野蛮人)的身世有关。唐宋时期的岭南一带,经济并不发达,被称作烟瘴之地。当地的土著,也被中原之人所鄙视。朝廷中有官员遭贬谪,往往被流放到这些烟瘴之地与当地“野蛮人”为伍。这些流放之人在当地长期生活,久而久之其本人连同家人子嗣也就被看作野蛮人了。据说,慧能的父亲即是从北方被贬谪流放到岭南,而慧能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在当地出生并长大的,所以,当他后来北上去位于长江流域的蕲州修行时,被当地人视作低人一等的野蛮人也就不足为奇。而孙悟空是个猢狲,被冠以孙姓,来历也就在此。

其三:《西游记》前两回有关孙悟空学道过程的相关故事情节,多从慧能的行迹借用或化用而来,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平行与相似关系,举例如下:(1)孙悟空(这时尚称作美猴王)为求修道,离开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一路探寻,最终来到西牛贺洲菩提祖师处;慧能(这时还是卢家二十出头的小伙)为求修道,从岭南一路跋涉来到蕲州黄梅县东禅寺弘忍门下;(2)孙悟空路遇一樵夫唱歌,从其歌词中误以为他是神仙,樵夫给悟空指示菩提祖师的方向;慧能去客店送柴时,偶遇一客人诵金刚经经文,大为触动,客人告知他弘忍大师的所在,慧能得知后当即筹谋前往投师。而慧能砍柴卖柴的素材则被挪用到悟空所遇的是个樵夫;(3)菩提祖师见到悟空后,先是一番试探性的打压(比如嘲笑他是树上生的、身躯鄙陋),之后给这个颖悟的猴子秘传道法(包括七十二变化),最后则怕他招人陷害而打发回去;弘忍见到慧能后,先是试探性打压(比如说他是岭南獦獠,不堪作佛),之后在与慧能互动尤其慧能作偈证明了他对佛法的领悟后,黑夜秘传教义与法衣,最后则怕他遭同门陷害,令其迅速离开蕲州南归。

由以上佐证,我们说孙悟空是以禅宗六祖慧能为蓝本而创作的艺术形象。进而,孙悟空之所以被创作为一只猴子,意在与人拉开一段彼此对照的距离。在人看来,猴子外貌似人而不如人,它尖嘴无腮,身躯鄙陋。小说中提到,经过南瞻部洲这一人的地界时,这只猴子想在衣着举止上向人学习,他抢了人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又学人礼学人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外形举止不如人的猴子,在求道的慧根上却超过了人,在他看来,南瞻部洲的人都是名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可见,猴子与人之间的彼此打量,既是动物的拟人化,也是人的拟动物化,从中反映出的,既有动物的人性,也有人的动物性。

不过,这只颖悟的猴子,原本却是由一块吸收了天地真秀、日月精华遂灵通的石头孕育而生。这一猴子由石头生出的创意,后来又为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更传神的名字应是《石头记》)时予以借用,并做了更具魅力的发挥:女娲炼石补天,唯剩一块未用,弃在山崖之下,这块被遗弃的石头自怨自艾,后来被某僧人缩变为一块美玉携入红尘,与贵公子贾宝玉形成二而一的关系。在经历了一番人世盛衰际遇之后,最终复归为山崖下的那块石头,只是石上多了刻写的故事。

我想,中国文学史上这两块著名的通灵之石,给我们的启示或许是:人在世间,原本像是一块顽石,愚蠢、痴妄、陷身名利而难于超拔,而人的自救自渡,在于努力追求成为一块通灵的石头,也即是美玉。

陕西大荔人,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教研工作之余,热爱阅读文学作品,偶尔写作随笔、散文、诗歌等。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每天更多精彩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吕文江孙悟空与禅宗六祖渭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