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生活环境 » 推测想象类人猿时代
TUhjnbcbe - 2023/7/24 22:25:00

类人猿时代

几乎所有族群都有体型增大的趋势,进入族群进化的歧途,最终走向灭亡,生存空间留给了其他族群。几千万年过去了,无数次,无数个族群被这样的进化歧途淘汰。一次成功!就是历史性突破,划时代事件。某个猴子族群在体型变大这个道路上越走越远,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产生了一系列渐进的变化,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新物种——类人猿。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每一步的可能夭折都意味着这个重大历史进化事件的终结。一旦终结,就需要重新开始这个漫长过程。需要其他族群重走这个漫长路子,自然也是大概率的会夭折。

从猴子进化成类人猿是困难的,漫长的。拥有猴子并且拥有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或热带地区的美洲,并没有单独完成类人猿的进化,这显示了类人猿进化的困难程度。美洲大陆与亚欧大陆及非洲大陆分离后,其上面生存的猴子在独立的进化着,几千万年后,即距今两千多万年前,亚欧非陆块的猴子进化出了类人猿,此时,美洲的猴子几乎没有变化。此后,又过了两千多万年,到两万多年前,美洲的猴子还没有变化。可见,类人猿进化的难度有多大,偶然性有多小。这并不是说美洲猴子永远不会进化成类人猿,如果有机会的话,也许再给美洲猴子几千万年时间,也可以进化出类人猿。

类人猿与猴子的核心区别就是体型的增大,体型的增大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影响。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体型的增大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不是随便能实现的。体型的增大,意味着能耗的增多,需要明显提高获取食物的能力。这部分可以通过体型增大带来的力量增大来弥补,但这往往是不够的(体型增大往往会导致身体灵敏度下降,就是身体灵敏度不变,也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通过其他变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他变化会是什么变化呢?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智力的提高。

体型的增大为智力提高提供了基础,体型增大为脑袋增大提供便利,进而为脑容量增大提供便利。这样为大脑智力提供了广阔的提升空间。实际上,猴子到类人猿就是走了一条体型与智力逐渐同步提高的路子。不然,这样的体型增大道路会被夭折。在大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需要提高脑容量,就可以提高智力,这似乎是哺乳动物的普遍情况。当然,在脑容量一定时,通过改善大脑结构,比如,脑皮层纹路等,也可以提高智力,这个进化难度会比较大。似乎增大体型而提高智力这条道路比较好走,也比较普遍。当然增大体型而提高智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因为增大体型只是为脑容量增大提供了便利,并不必然。这需要客观的进化需求,智力提高有利于个体生存,就是有效进化需求。

在从猴子到类人猿的过程中,体型增大导致在树上的活动能力降低,因此,在树下的活动增多。这导致尾巴的价值减少,尾巴对于树上的猴子具有了第三只手的功能。并且由于体重增大,需要更多地坐下休息,或者说,就是不需要更多坐下休息,由于需要坐到地面上休息(坐到树枝上休息,尾巴是不影响的),尾巴此时成为严重的不便因素。尾巴的去掉成为猴子到类人猿进化过程中的进化方向之一。没有了尾巴,类人猿可以平躺休息了,也可以半躺思考生活,似乎是生活质量的重大提高。

猴子经常坐在粗糙的树枝上形成的臀疣,在进化到类人猿的过程中自然就消失了,这也间接显示了类人猿在树枝上生活的时间大大降低。颊囊的消失也是意味深长啊!显示了类人猿智力的提高,似乎有更好的储放食物的能力或办法了,比如手的功能更强大了,或者说食物来源更广阔了,无需这种小伎俩了。似乎也显示类人猿家族由于整体智力提高,家族成员关系更加融洽或友善或亲近,不需要偷存食物,这种小伎俩了。用其他能力的提高,比如智力等的提高,代替了部分身体结构的功能价值,这意味着身体结构的变化或进化,是很有意义的。从类人猿到人类也经历了一些这类变化。令人遗憾的是,事实不是这样的,颊囊在猴子时代就已经消失了。比如,现在生存的一些种类的猴子就没有颊囊,比如,著名的金丝猴。可见,颊囊是在猴子时代进化掉的,或者说颊囊是猴子进化成类人猿的过程中消失的,因此,一些种类的猴子没有颊囊。这些猴子也许可以称之为类猿猴。臀疣是在猴子进化成类人猿以后消失的,因此,也许早期类人猿是有臀疣的。也许长臂猿相对早期类人猿变化不多,依然较多时间生活在树上,继续保持着臀疣,或重新进化出来臀疣,这个可能性不大。因此,长臂猿可以称之为类猴猿。

孕育后代周期的延长,一次孕育后代数量的减少,都意味着孕育中或刚出生后代体型的增大。刚出生后代体型的增大是成年后体型增大的必然反映,这是哺乳动物的普遍规律,这没有什么异常。不过,这里的亮点是,刚出生类人猿的后代体型增大幅度明显比成年体型增大的幅度大,这也是类人猿走向人类过程中的亮点。这可能是为了拥有一个较大的脑袋做辅助的,较大的体型才能搭配较大的脑袋。并且,类人猿或人类的脑袋相对自己的体型显得格外大,体现着越来越大的智慧,或智慧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从猴子到类人猿的过程中,不仅是体型的变大,智力的提高,还伴随着寿命的提高,这是极为重要的变化。寿命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这根源于体型的增大。由于孕育后代周期的逐渐增大,特别是养育后代周期的增大,即婴儿走向成年周期的逐渐增大,对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是智力提高的要求,更多的是寿命提高的要求。父母的寿命等于走向成年所耗费的时间加上成年后所能生存的时间。父母成年后所能生存的时间有必要大于婴儿走向成年的时间,不然就无法有足够的生存时间养育自己的后代,族群就难以生存了。可见,较长的婴儿成长时间意味着较长的寿命,这是多么正常的逻辑。寿命增大意味着知识的积累,意味着族群知识的积累,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寿命增大的重大意义。知识与智力决定着族群的许多能力,因此,知识的增多与智力的提高是同样重要。

婴儿漫长的成长时间,特别是较长的抚育时间,对父母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父母不仅要有养育自己的能力,还要留出充足的时间或巨大的精力养育后代。婴儿时期越长,需要的父母的照顾就越多,对父母的能力要求就越大,父母的能力自然也越大。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进化。父母能力越大,婴儿也就越羸弱,成长越漫长,最终的智力发育状况就越好。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为最终进化出高智商的人类铺好了路子。

类人猿分布在非洲与亚洲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大洋洲的巴布亚几内亚岛也有分布。而热带地区最为广阔的是非洲,然后是南美洲。整个美洲的地理位置几乎是独立隔绝的,基本进行着单独的进化,与亚欧非陆块(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实际是相连的,并且是热带区域相连)相比,土地面积小了许多,生物进化速度自然不如亚欧非陆块。进化出人类这样的重大进化事件自然要由亚欧非陆块来完成了。不仅如此,由于美洲大陆几千万前就与亚欧非陆块分离了,虽然分离时,美洲大陆分布着大量的灵长类,比如各种猴子。但毕竟地理空间区域相对不大,生物进化速度较慢,分布在美洲的灵长类没能进化出类人猿。地域狭小的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灵长类进化速度就更慢了,进化方向也很不妙,竟然进化出了指头肚大小的猴子,类人猿的出现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类人猿的进化是在亚欧非陆块上完成的,是由亚欧非陆块上的猴子完成的。究竟是由亚洲的猴子还是非洲的猴子完成的,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根据热带区域面积,由非洲的猴子完成类人猿的进化概率较大,毕竟非洲的热带面积更为广阔,猴子进化速度更快一些。不过,亚洲的地形或地势或气候相对更为复杂多样一些,也就是地域的差异大,这意味着会进化出多种多样的猴子类型。其中的某个类型的猴子也许会向类人猿方向前进。因此,根据现代长臂猿的分布区域,类人猿应该是在亚洲产生的。不知道化石情况如何?如果长臂猿一直也没有在非洲分布的话,最早的类人猿产生于亚洲,是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的。

与早期类人猿分化最早的是长臂猿,也就是说与人类血缘关系最疏远的是长臂猿,根据生物进化的普遍情况,与早期类人猿最为接近的猿类应该是长臂猿。长臂猿保持了早期猿类较多的特征,或长臂猿相对早期猿类变化不大。比如,长臂猿是猿类中最接近猴子的猿类,可以称之为“类猴猿”。保持着猴子的较多特征,比如,较多地生活在树上,依然保存着臀疣,并且体型也相对较为接近猴子,生活区域的纬度范围也较大,可以像猴子那样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地方(不过,依然没有猴子生活的纬度高)。可见,长臂猿大概率地与早期猿类相仿。

现在的长臂猿生活在东南亚与中国等亚洲地区,这至少显示早期猿类也生活在亚洲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早期猿类是在亚洲地区进化出来的。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一个谜。

按照科学家的研究,万年前,产生了猿类。此时的猿类依然在进化或变化着,到了万年前,长臂猿的祖先问世了,然后开始了独立的发展变化。从万年前到万年前的这万年时间段,早期猿类理所应当的会扩散到亚洲与非洲,不会只在亚洲分布。这其间气候的波动是巨大的,陆地景观的变化(比如气温变化带来的沧海桑田现象),特别是植被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没有森林的地方,在那时也许会有茂密的森林,早期的类人猿自然会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或从非洲迁移到亚洲,而遍布亚洲热带地区或非洲。

又过了万年,到1万年前,猩猩的祖先诞生了。从现代猩猩与现代长臂猿的巨大差异看,猩猩祖先的出现是猿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是猿类的一次巨大飞跃,真正的类人猿产生了。现代猩猩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其他地方没有。现代猩猩与1万年前的猩猩是直系关系,变化可能不大。猩猩产生后,与早期猿类的分布情况会是类似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也会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或从非洲迁移到亚洲,而遍布亚洲热带森林或非洲森林中。现在的情况是,非洲的热带雨林中没有猩猩了,说明其被淘汰了。非洲的热带雨林中也没有长臂猿,说明其更早被淘汰了或从来没有到达过这里。猩猩的祖先与长臂猿的祖先具有类似的生活区域,生活方式类似,属于同行竞争关系,相对体型小一些,智力低一些的长臂猿祖先被猩猩淘汰了。

根据族群替代的普遍规律,既然亚洲还幸存有长臂猿,大概率的会是猩猩产生于非洲热带雨林中。新诞生的猩猩族群,会迅速扩张生存区域,压制或代替进化前的族群,比如,压制并逐渐淘汰分布在非洲的长臂猿祖先。又过了漫长的地质时期,产生于非洲的猩猩来到了亚洲的热带森林中,又相继淘汰了亚洲热带森林中的长臂猿祖先。不过,此时的长臂猿可以生活在亚洲纬度相对高一些的森林中,这避免了只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猩猩的进一步追杀,得以存留。而非洲没有较高纬度的森林,长臂猿祖先全部被淘汰。

从1万年前到万年前,这万年时间,亚洲或非洲的热带森林是猩猩直系祖先的天下,亚洲的亚热带森林中分布着长臂猿的祖先。万年前,从猩猩中诞生了体型庞大的大猩猩。自然而然,逐渐代替了非洲森林中的猩猩,猩猩在非洲走向了长臂猿祖先被淘汰的道路。但是,有意思的是,大猩猩不知道为何没有机会来到亚洲的热带森林。不然的话,生活在东南亚的猩猩命运就不好了。

万年前,从大猩猩的直系祖先中分化出了黑猩猩。似乎在此后的两百万年内,黑猩猩与大猩猩一样,没能走出非洲。非洲的猩猩灭亡于大猩猩祖先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可能是,非洲猩猩与大猩猩共存于非洲热带雨林中,到了黑猩猩祖先时代,被黑猩猩祖先灭亡。现在,大猩猩虽然智力不如黑猩猩,但是具有体态大的明显优势,与黑猩猩共存于刚果河北岸的热带雨林中,二者存在明显的生存竞争关系。

黑猩猩是智商最高的类人猿,脑容量达到~毫升,大致是现代人类脑容量的一半。大猩猩虽然相对黑猩猩个体更大,但是脑容量却不大,平均达~毫升,脑容量明显不如黑猩猩。可见,从大猩猩祖先到黑猩猩祖先是一次很大的智力进化,为人类的产生铺平了最后一段道路。猩猩的脑容量平均是毫升,脑容量不如平均个体较大的大猩猩。

生活在热带森林或亚热带森林中的灵长类,熟练地运用着上肢,自然是进化出了发达的上肢。其手也渐趋完美,灵活的手臂及手指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哺乳动物所无法完成的动作,这是灵长类生物的巨大优势,比如可以方便处理皮肤上的寄生虫。这种对于灵长类来说如此简单的事情,对于其他生物是极大的奢求。灵活的手臂或手指还可以更方便使用天然物体作为工具,这更是生物进化的划时代改变(恐龙时代的肉食恐龙也有灵活利用手臂或手指的能力,只是其手臂相对较短而已,这意味着其功能或价值就相对小一些),相对之前的用爪子或嘴,利用天然工具的情况是划时代的改变。猴子就能灵活使用手指或手臂了,类人猿只是继承或发扬了这种能力,应该是大大发扬了这种能力,不然其尾巴不会进化掉的。灵活的手臂与手指代替了尾巴的功能,尾巴消失成为进化趋势。猴子比较瘦小,主要生活在树上,尾巴还具有拉扯树枝的功能,类似于第三只手,因此,没有被进化掉。类人猿个体较大,主要生活在森林的地面上,尾巴进化掉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测想象类人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