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全球新冠疫情,中国养大的猴子,居然成了各
TUhjnbcbe - 2023/7/24 22:41:00
<

猴子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你信么?但现实就是这么“演”的:新冠肺炎疫情后,随着大批疫苗安全性实验的展开,各国的“实验猴”眼看着就不够用了。首当其冲的,就有美国。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实验猴”的出口大国之一,美国的许多实验室,都仰仗着中国每年定时、定量的供应过活。但新冠疫情一来,限制“实验猴”出口的管控越来越严。没了实验对象,巧妇也搞不定这“无米之炊”。

怎么?中国的猴就这么好用?没有它连实验都做不了?

动物实验里,暗藏一条鄙视链

“中国猴”究竟好不好?要有对比才知道。

通常来说,很多和人相关的产品、药品,在上市前,都要先经过一定的动物实验。而在动物实验里,有一条比较明显的“鄙视链”——和人类的DNA相似度越高,相应的动物地位也就越高。

就拿猴子来说,它之所以能打败兔子、狗等其他品种的实验动物,就是因为它和人类的DNA非常相似。在研发一些药品或者疫苗时,让猴子作为实验对象,整体的安全性会更高。

我国的野生猕猴

而中国培育出来的“实验猴”之所以抢手,是因为我们重点培养的品种是“猕猴”。

人们之所以会盯上猕猴,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数量比较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适应性比较强,比较亲人,驯养繁殖的难度比较低。而这种性格特点,就非常适合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而在猕猴里面,又有一种食蟹猕猴最为珍贵。因为它除了保留猕猴的特点外,甚至还和人类一样拥有固定的月经周期。凭着这个技能,这在一些有关克隆技术的实验里,没了它真不行。而像食蟹猕猴这种珍贵的“实验品种”,刚好也是我国主要饲养的品种之一。

食蟹猕猴

“一猴难求”为哪般?

都知道“实验猴”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像现在这样,出现“一猴难求”的情形,也确实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毕竟就算心再急,把不合格的“实验猴”卖出去,也是对实验的不负责。

在“实验猴”的养殖中,家世清白、品质优良是最重要的两项要求。

一般来说,一只专门培育的“实验猴”,从出生起就会有一份详实的遗传档案和健康档案,且只有病原微生物检测阴性、是人工饲养的子二代及其后代才能用于实验研究。

不过,想培育出一批可以售卖的实验猴,要用的时间可不短。

一只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而母猴从怀孕到分娩又大概需要5个半月,每胎一仔的情况还居多。考虑到幼猴生长缓慢,整个哺乳期对母猴的依赖性又比较强,还要再给小猴预留出一定的成长时间。所以等一批猴子彻底稳定可以售卖了,至少要照着8年上下。

所以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一猴难求”的现象,短期内都很难解决。

被“实验猴”困住的我们

其实,不只是国外的实验室缺猴,中国自己可用的“实验猴”数量也非常紧张。

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在之前接受采访时披露过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实验猕猴、实验食蟹猕猴的存栏大概是24万只,不算幼猴和种猴,实际的存栏量大概只剩下10万只。而再除去已经被海外预定的、年龄太小或“更年期”的猴,国内的实验猴存量就只有3万只。但国内单是新药临床前实验这一项,每年大概就需要2.5万只猴子。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匀出一部分用于新冠疫苗实验,整体数量非常紧张。如何缓解“实验猴”困境,就成了整个世界都需要面对的事情。

据说,为了应对“实验猴”紧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年就开始在国内资助建设灵长类研究中心了。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了7个灵长类研究中心,每年约有1万只新生猴。不过,他们每年至少还得从中国等地进口3万只才能够国内实验使用。

而我国除了建立自己的战略猴储备之外,据说已经有人开始着手研究“实验猴模型”了。

虽然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型离真正使用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谁知道,这会不会是“实验猴战略储备”的下一个风口呢?

原标题:《全球新冠疫情,中国养大的猴子,居然成了各国实验室的争抢对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新冠疫情,中国养大的猴子,居然成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