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生活环境 » 那务六村人文荟萃
TUhjnbcbe - 2023/10/8 6:02: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序(代)

盛世修史,珍载辉煌。编修史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史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村位于化州市那务镇东北部,是革命老区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士。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六村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因此,将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编辑成书以供世人阅读,不仅服务当代,还能惠及子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六村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收集和整理,关于六村风土人情的小册子终于编写好了,这是一件值得六村人民庆贺的喜事。该小册子内容丰富、考订精详,按照史志体例格式编辑而成。小册子中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六村的地理、文化、教育、人物、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使人对六村情况一目了然,弘扬了六村文化,受到各方好评。该小册子的形成,为村民研究村史,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难能可贵。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相信该小册子能充分发挥其“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促进六村在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六村人民续写辉煌灿烂的历史新篇章。权且为序!

村庄简介

六村位于广东省化州市那务镇东北部,居六皇山发祖之地马蹄岭、铜钟岭脚下,属丘陵地带,距镇中心12公里,东面和北面与高州市接壤,西面邻近上埌村委会,南面靠着章道村委会,管辖13条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户,人口人(年);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相关描述

六村在化州县化州镇北45公里,那务圩东北9公里。属那务镇。人口。.........聚落在山坡旁,呈点状分布。建筑多砖木结构平房。耕地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蚕桑、麻类。有果树、橡胶,林地1万亩。有大道与邻村相通。

(摘自《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县(年)聚落地名》)

村庄荣誉

那务镇文明村

化州市信用村

革命老区村

地名由来

六村:本名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版《化州志》一书中已出现“六村”此地名,部分人望文生义,误以为村庄是由六条小村组成且为村治所在地故名“六村”,实则非也!据考证,“六村”古作“绿邨”,意即绿色乡村,其后为便于简写,遂定此名。今人以“禄”“六”同音,亦写作“禄村”。

平山坡:因村庄地处平坦山坡之上而得名。

屋地山:民居聚落在山岗之上,昔日伍氏落籍,确定此为世居屋地,遂呼此名。

灯檠:因村庄地形与古代照明灯架相似而得名。

高田:村址在高亢的田地边,旧时称之为“鬼田”,后以“鬼”字不雅,遂根据田地特征更为此名。

新屋:清代林氏从南地坡迁出落籍于此,盖建新屋,开拓村场,取“新屋”二字为村名。

现子垌:旧称鱼耍垌,后谐音改为此名。

南地坡:因村庄分布在坡地之上而原住民蓝氏世居于此,遂叫“蓝地坡”。乾隆年间林氏迁入定居,发展壮大,蓝氏日渐式微,避疫而搬,一村独姓。由于“蓝”“南”谐音,乡人常唤“南地坡”,而蓝亡林兴,四邻亦称“林地坡”,后定村名为“南地坡”。

峨公埇:因村庄分布在田埇边上,四周巍峨山岭围绕,遂取此名。

木坑垌:因村庄分布在木坑田垌之上而得名。

大石鼓:因村边有一巨石而得名。

沙田:位于化州与高州交界处,是那务东北部边陲山村,处在高州石板沙田村下方,俗称“下沙田”,化州境内以“沙田”著称,遂以此为村名。

山心:因四面环山而村落分布其中,遂为此名。

龙善塘:因村内有山塘,黄鳝尤多,而黄鳝又称龙鳝,此塘被取名“龙鳝塘”,久而久之以塘名命村名,世代沿袭,后为便于简写,“鳝”字去鱼旁,遂为现名。

行政区划

六村村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六村、平山坡、灯檠、新屋、高田、南地坡、沙田、现子垌、大石鼓、峨公埇、木坑垌、山心、龙善塘等13条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其中六村分为四个村民小组,现子垌和南地坡各分三个村民小组,屋地山分别划归六村四组和平山坡组)。

村民小组

姓氏

据调查,六村村委会共有24种姓氏,收录如下(排序不分先后):

林(平山坡、六村、新屋、南地坡)、陈(平山坡、栗子园、现子垌、木坑垌、灯檠)、蔡(六村、新屋、木坑垌)、钟(六村、峨公埇、山心)、全(六村)、邱(六村、灯檠)、王(六村)、伍(屋地山)、宁(白坟坡)、刘(灯檠、沙田)、李(高田、现子垌)、周(新屋)、何(灯檠、新屋)、莫(新屋)、黄(新屋)、苏(灯檠、高田)、张(新屋)、俞(灯檠、现子垌)、付(现子垌)、谢(现子垌)、梁(山心)、温(大石鼓)、赖(龙善塘)、窦(灯檠)

附部分姓氏考据:

南地坡林氏:始祖林芳荣,清外委,原籍广西玉林,奠基广东高州府,焉后,迁茂名良塘,传二世,竹峰公兄弟迁居南地坡谋生,后分迁各地,今林氏世居那务六村者主要聚居在六村、平山坡、南地坡、新屋等自然村。

下火钟氏:族人分布在六村、峨公埇、山心等自然村庄,为石板下火钟鸣金之后,清代已在六村境内居住,与上埌钟氏同宗,族中名望有钟亚北、钟志祥、钟日明、钟毅、钟春。

三柏李氏:族人分布在现子垌、高田等村庄,清代已在六村境内居住,高田李氏从现子垌迁出,该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有作为者:李玉振、李玉海、李玉森、李以冠、李善海。

屋地山伍氏:早年居住在上埌村委会拱桥头村,解放前迁到屋地山,后与平山坡林氏合为一个生产队,人民公社化时期才十来人。

白坟坡宁氏:民国年间,宁氏从广西迁入六村,初居北埇口,后搬天官庙附近,最后定居白坟坡,与六村小学为邻。宁氏今有四房,长房宁绍光,早年外出,其后代居住在韶关;二房绍海,其后代居住在那务圩,白坟坡老宅曾作医疗诊所;三房宁绍桂,曾任六村管理区办事处主任,已搬出壶垌圩;晚房宁绍辉,在家务农,留守白坟坡。

栗子园陈氏:原籍宝圩西埇,初居渡槽附近,遇瘟疫迁栗子园,常有贼寇抢掠,遂迁六村塘尾,再迁平山坡引陵江边,后迁栗子园,族中名望有原六村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启荣。

平山坡陈氏:解放之初,陈周华随母改嫁而落籍平山坡,原住宝圩镇巷口村。

大石鼓温氏:原籍合江镇,清代迁入大石鼓,那务镇独此一姓,建有分祠,前后三进,珍贵文物建筑,族中名望有高级教师温名强。该姓的温名西自文革初期高小肄业后走上讲坛,在六村小学服务了四十多年,是六村教育史上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桃李芬芳,功德无量。

龙善塘赖氏:外乡迁入,依山而居,地处偏僻,民国时曾有土匪抢掠,赖氏人口较少,大部分住户搬到壶垌圩,族中名望有原六村党支部书记赖集文、原六村小学教导主任赖章汉。

新屋周氏:清代已在新屋活动,传世多代,人口较少,年12月,合力重修灯檠冼太庙,族中名望有宝圩镇常务副镇长周国强。

六村蔡懂文分支:由水口琅迁来,历经数世。

六村蔡秀龙分支:原居木坑垌中间屋,民国时期蔡秀龙父来六村蔡懂文家做长工,渐定居于此。

下木坑垌蔡氏:由文楼镇田尾村搬来,该分支与木坑垌中间屋蔡氏不同宗,族中有蔡志刚(海南椰树集团经理)、蔡秀凤(原医院工作,调至东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蔡广信(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原在中交四航局工作,转战东莞地产界,现任东莞市化州商会会长)、蔡东宏(任职于茂名市公安消防支队)。

六村全氏:祖地京堂石岭村,祠堂原位于埌城村,民国已在六村活动,人口较少,有作为者:戏曲艺人全新华、原六村管理区办事处主任全勇。

六村王氏:改革开放后,播扬王盛亿随母改嫁而落籍六村,在当地成长,生一子。

灯檠苏氏:原籍那务莲塘村,清代已在六村境内活动,人口较少,居住集中。

现子垌俞氏:原籍广西,清末迁到现子垌开基立业,逐步发展壮大,部分族人搬出灯檠居住。

现子垌谢氏:民国时期,谢氏随母改嫁而落籍现子垌,子土庆,孙永辉。

土特产

谷类:稻谷、玉米

薯类:番薯、木薯、甜薯、大薯、芋头

豆类:花生、黄豆、绿豆

果类:荔枝、龙眼、芒果、菠萝、菠萝蜜、石榴、杨桃、葡萄

畜类:鸡、鸭、鹅、狗、猪

小吃:煮汤籺、炊籺、煎籺、糖心糍、长形粽

竹类:石竹、西竹、簕竹、篾竹

河流

六村境内有引陵河段和旧江两条河流,引陵河段于年由县委、县人委发动干部群众担泥挖掘而成,起源北流扶新,流经宝圩,进入那务平山坡村,直流各镇,供应农业用水,方便灌溉,肥沃一方水土。旧江发自高州马蹄岭,流经南地坡、高田、新屋、灯檠等村组,转入白坟坡,水流量大,沿江两岸地势较高,汇入陵江。

生产基地

近年来,六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新突破,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发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六村特色农业产业,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庙宇

天官庙位于六村,年动工,年竣工,供奉莫三、潘八、刘十六等诸神,由六村和平山坡村的外出乡贤、善男信女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

冼太庙位于灯檠村水口岭顶,始建时间失考,上世纪五十代被毁,重建于年12月,坐西,砖木结构,前后两座,占地约平方米,供奉圣母冼太夫人,由灯檠、新屋和高田等三条自然村的信众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

(参考《那务古今》)

名胜

温村巨石大石鼓村道旁边有一块大石头,究其来历,在当地充满神话色彩,有待考证,该村因此而得名。据闻,之前有好几块这样的大石,后来大多数用于生产劳动与住房建设。因当地村民姓温,故以温村巨石而名扬四方。

“龙之脊梁”纪念碑位于六村村委会境内高山之上,临近峨公埇村民小组。年6月1日,为谴责北约野蛮行径,纪念遇难同胞,中共化州市委树立此碑。纪念碑高2.5米,通体为花岗石,正面镌着“龙之脊梁”四个大字,由时任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手书,背面记载三烈士牺牲经过,最后书“今立龙之脊梁纪念碑,旨在祈祷和平、摒弃战争;昭示泱泱中国不可侮,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纪念碑旁边,立有三座各刻着三烈士遗照的小石碑,碑后各植有一株龙眼树。

文化遗产

野生动物

六村地处边远山区,远离城镇,解放前,山高林密,物种丰富,时常有猛兽出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村民外出赶集或上山砍柴都要结伴而行。据说,大石鼓村温某其母某日在外淋菜,刚好遇上老虎下山寻找食物,大惊之下,赶紧抛下手中的农具飞跑回家。有些村庄在深夜时分经常有老虎进出,咬死家狗,食肉嚼骨,留下斑斑血迹。

解放后,人们不断地进行狩猎、捕杀野兽,砍伐树木、开发山岭,老虎、黄猄、野猪、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逐渐灭迹。

农民生活

在过去,六村广大农民所居的房屋均为低矮泥砖平房,2间或3间,包括地主所居住的房子也是泥砖平房。农民没有或仅有少量土地,都是依靠向地主租田耕种为生。农民的生活是极为困苦的,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吃的是杂粮、稀粥,青黄不接期间,靠薯苗、糠麸、野菜充饥,一年四季,吃不上几次鱼肉和干饭,一双木屐穿好几年,一张棉被盖几代人,冬季大多是盖麻包或用破布条编织的被单。

自年以来,六村推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外出发展空间广阔,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以往“黑蓝灰”的服饰穿着,告别了泥砖房,经历了火砖房,住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家用电视机、电话机、录像机、摩托车基本普及,收入较好的一些农户购买了电冰箱、热水器,个别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上了空调,开上了小汽车。六村村民努力奔康致富,逐步朝着舒适、安乐的方向发展。

年例期

正月十三:沙田、大石鼓

正月十六:六村、平山坡、屋地山、南地坡、白坟坡、栗子园

正月十七:峨公埇

正月廿四:木坑垌

二月初一:现子垌、龙善塘、山心

二月初二:灯檠、新屋、高田

知名人士

本籍

莫三,生活在清代,原是六村的地主,家境富裕,家中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人称莫三。相传其为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神武赫然,有英杰之才,深受乡民爱戴;后得道成仙,以莫三天官敬称。为永久念之,人们将其遗骸葬于光棍岭,起冢为陵,修成坟墓,并立庙供奉。三虽逝殆数百载,威神不散,烈节犹存,迄今六村之人道哉。

林秀佳,今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清代地主,善长仁翁。

林永桢,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化州布政司经历。

林可选,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化州按察司照磨。

林可达,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清代候选高州府知事。

林可栋,今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清代副贡。

林可棠,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进二都乡正。

林可杰,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进二都乡正。

林作舫,今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进二都乡正。

林作宪,今六村村委会六村人,蓝翎游击。

林圣玺,六村村委会六村人,化县第七区区公所区长。

林坤贤,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在广州军区司令部警卫营工作,后任广州土产进出口公司经理。

钟亚北,革命烈士,六村村委会峨公埇村人,年参加革命,为粤桂边纵六支十七团战士,年3月,在合江六皇嶂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0岁。

林林,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革命功臣,先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化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

宁绍光,六村村委会六村四组白坟坡人,早期外出乡贤,落户韶关。

钟志祥,六村村委会六村人, 英雄。

林祥,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曾在石油系统任职。

林权,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人,原高州县计委主任。

林钢,六村村委会六村人,广州中心气象台天气预报员。

林铁,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民航中南空管局处长。

林名全,六村村委会六村人,早期外出乡贤,落户宁夏。

林名德,六村村委会六村人,高中毕业,曾任科长,后任广东某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林名勋,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原化州县文教局干部。

谢土庆,六村村委会现子垌村人,原肇庆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副局长,少将军衔。

李善海,六村村委会高田村人,广西横县泰源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冠宏,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茂名市兆弘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翠虹,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外嫁姑子,热心人士。

林群娟,六村村委会平山坡村外嫁姑子,“化州糖水”创始人。

林伟,六村村委会南地坡村人,在部队曾任连长,后转业地方,任正科级干部。

林春光,六村村委会六村人,中山大学毕业,茂名市委组织部调研科科长。

钟日明,六村村委会峨公埇村人,深圳干部。

蔡广信,六村村委会木坑垌村人,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企业家。

客籍

吴茂汉,化州那务人,原化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上世纪70年代末,曾驻点六村大队领导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施宗法,化州播扬人,原化州市人民法院执行三庭副庭长、审判员,上世纪70年代,高华农中在六村办学期间,曾在校任教。

梁汝棠,高州石鼓人,年高州县高考文科状元,原广东龙汇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年至年间,在六村大面积承包山岭,种植果树,发展庄园经济,引导城市资金流向农村,盘活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六村的经济开发,改变了六村长期以来的贫困落后面貌,促进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陈伟,原茂名市地税局局长,挂点帮扶六村时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帮助六村摆脱贫困,促进产业转型,抓好学校、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壮大集体经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敬重。

村民标杆

钟代周恒久敬老三十载:化州县那务镇共产党员、革命烈属钟代周,三十年如一日照顾本村周秀琼、巫群芳两位孤寡老人。去年八月,钟代周看到周秀琼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快倒塌了,便毫不犹豫地从家里搬来值价三百多元的砖瓦和木料等,把危房修缮一新。

(摘自《南方论刊》年第06期)

旧时地主

林秀佳,南地坡村人,生活在清代乾嘉年间,创租万石,热衷修桥补路、捐资助学,体恤贫苦之人,是四邻公认的善人。

林启春,六村人,活跃在清末民初,是当时的富家大户。

林德允,六村人,家庭殷实,厚道仗义,重视后代文化教育,子冠贤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执教小学,孙辈均从教各地,曾孙林春光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党政机关工作,林德允家族以“书香之家”享誉乡邑。

林容之,六村人,承继祖业,睿智持家,精明治族,尊崇宗长族老,礼待乡亲贤达,历任基层要职,手握地方实权,其超群出众的才干令世家大族信服,解放后,被新政府定性为阶级敌人和反动派,革职逮捕,押解至县城,处以枪决。

蔡其五,六村人,初时家境贫寒,辛苦劳碌,得贤妻相助,中道发迹,解放后,被新政府抓捕并关押于县城,其后释放遣返,强制劳改。由于擅长五行风水,常邀相地,酬以钱谷,而免受饥饿,得以善终。其子裔因家庭成分,难以正常娶妻生子,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结婚成家。

六村历任村(大队、乡、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名录

按任职先后排序:

注:1、林坤离任后,陈启荣复任,其后调任壶垌酒厂厂长,由李以冠接任。

林名南后调往镇国土资源所等单位工作。

赖集文原任六村民兵营长,后担任六村党支部书记,年复出任职,协助村支书开展工作,处理有关党务。

4、年,六村“两委”先后举行换届选举,那务镇干部周国强出任村支书,成为六村新掌舵人,强化了镇级对村组两级的工作领导,其于同年9月在那务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晋升为镇党委委员,主管共青团工作,分管组织、经济发展办、环保工作兼六村村支书,挂点联系六村、上埌片区。

领导班子

年六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林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钟雪珍:村支部副书记、村妇女主任

林积明: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

林甫:村民兵营长

陈福志:村计生专干

党员名录

按姓氏笔画排序:

宁绍桂、伍华东、全勇、刘开坤、刘开瑞、刘伯兆、刘伯佳、刘伯勇、李广行、李以冠、李奕伟、李善海、苏华标、苏家强、苏日德、林生、林甫、林浩、林广贤、林亚乔、林名南、林名积、林名造、林名超、林德庆、林德海、林积明、林积翠、林积添、林恒海、邱群清、陈福永、陈福勇、陈福志、陈日光、陈瑞容、陈玉清、陈起旭、钟代周、钟洪丽、钟露东、钟奇佳、钟雪珍、钟永泉、钟玉容、钟进彪、黄国飞、温立华、温立健、温明东、赖集文、赖章海、赖章庆、蔡明桂、黎建平

六村之最

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六村自然村

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六村自然村

姓氏最多的自然村——六村自然村

最偏远的自然村——沙田村、龙善塘村

居民点最分散的村民小组——六村四组

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大石鼓温氏宗祠

海拔最高的山峰——黄牛岭

年代最久的庙宇——灯檠冼太庙

最长的桥梁——灯檠桥

最受敬仰的人——六村莫三,出圣登仙,咸称境主;峨公埇钟亚北,为革命而流血牺牲。

最长寿的人——苏日德已故祖母,岁越期颐,亲睹五代同堂,六村人瑞。

兄弟最多的家族——古有平山坡林圣忠兄弟十人,今有大石鼓温明生兄弟七人

教育发展

解放之初,在党和政府的倡议和关护下,六村境内的六村、灯檠、禾堂地等村庄开办了初级小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招收当地适龄儿童,学生人数较少,办学规模小,中高年级则转读邻近的勒竹围就读。六十年代,六村初小由旁边的油行迁到六村旧城附近办学。三个分教点有效完成了扫瞎工作。

文革时期,响应党和政府关于“上高中不出公社、上初中不出大队”的号召,学校于年春季至年附设有初中班,期间称为六村学校。学校开荒种植甘蔗。年,初中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后来,初中班撤并于壶垌中学,割掉了小学兼办初中的尾巴。年,六村学校取消校长制,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对学校进行管理,直至年后才恢复校长制,并逐渐实行校长负责制。年后,高华农中曾一度迁入南地坡生产队办学,吸引周边村庄适龄学生入读,提高了六村的社会知名度。

年,为了抓好学前教育,六村小学开始招收学前班,对象为各生产队6周岁幼儿,班额40人,学习期限一年。八十年代初,六村大队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小学部整体迁入灯檠,与灯檠初小合并。年,学校由五年制恢复为六年制。年,化州县农村学校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各村委会辖内的小学由村委会管理。年,六村小学开展改危而决定搬迁,选址白坟坡,广大村民参与建设新教学楼,翌年,竣工使用。新校区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不断完善校园建设。同时,六村小学领导班子与六村管理区干群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原六村初小遗址和白坟坡地块置换利用,六村小学让出六村初小遗址,产权转归六村自然村,白坟坡地块归属六村小学。目前,六村初小遗址由村集体所有分到村民个人,自主利用。原灯檠校区改设学前班至二年级,以解决当地村庄孩子上学难等问题。前几年根据上级的要求撤并了灯檠和禾堂地两个分教点。

六村小学狠抓“三风”建设,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办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重视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不断涌现,树立了“文明、团结、勤奋、创新”的校园精神。年8月,那务镇教办任命徐朝东为六村小学校长,与教导主任赖章汉搭班子。新班子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申办学宗旨,实行从严治校,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教育,刹住歪风邪气,取得了良好成效。年元月,乘着教育创强的东风,六村村委会和六村小学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捐款,掀起捐资助学浪潮。

六村小学现有学生一百多人,7个教学班,10名教师,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0%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教学。六村村委会的小学适龄儿童均按法定时间全部入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以上,年辍学率控制为0,毕业率达%。办学五十多年来,六村小学忠诚党的教育,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年夏天,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热心教育人士在六村投资创办幼儿园,位于六村村委会办公楼处,属于民办性质,招收各自然村3至6周岁儿童,调整了村庄教育结构,满足了家长让子女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需求,后与上埌幼儿园合并。

附:(一)年迁校以来六村小学历任校长名录

注:1、迁校前,黄宗文已担任六村小学校长,在灯檠主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原任壶垌小学教导主任,在六村工作生活十余年,现已退休。

2、数据截至年3月。

(二)年迁校以来六村小学历任教导处主任名录

注:数据截至年3月。

(三)治校方略:浅谈农村小学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

陈理华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我校所在地的14个自然村全分布在山岭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我校在今年开学时,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中发现,名学生中,双亲外出务工学生有人,单亲外出务工学生有22人。留守学生已达到59.1%。在双亲外出的学生中,个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9个学生由亲戚代管,5个学生无人照管。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状况:

一、心理健康问题。隔代监护人中,多数是年老体弱者,与孩子之间很难沟通,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性格孤僻自卑、封闭和逆反的心理;同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会迷上电子游戏、上网、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特别是无人照管的留守儿童更为严重。

二、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完成情况糟糕,抄袭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司空见惯,考试几分十几分的在班中占大多数,有的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

三、思想道德教育缺失。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孩子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偏差。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对于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有的隔代监护人对孩子进行声色俱厉的训斥,甚至采用暴力,有的对孩子百般袒护,认为孩子还小,可以原谅;有的孩子在学校受到别的孩子欺负,他们不但不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反而鼓动孩子实行报复,导致事态扩大。

四、安全问题突出。农村地域广阔,有山坡、水田、河流、池塘、水库,加上好玩特性、独立处事能力还低下,他们的行为活动常常会发生意外。比如,在山林里放火烧黄蜂,酿成火灾;在马路上追逐、打闹造成车祸;偷摘农户喷洒了农药的水果来吃,发生中毒事件;几个小伙结伴去游泳,造成溺水等。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与探索: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学校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其中,职责分工可为校长——负责全盘工作的协调,德育处——具体布置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成立爱心小组,并对留守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本班留守孩子的档案,作好详细记录。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

3、学校定期对留守孩子开展专题教育。为了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体验父母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不良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的成长。

4、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三或一帮四。经常找孩子们谈心,对他们进行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困难。

5、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可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二、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应主动与当地社区、村组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了政府、村社、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应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原文载《茂名日报》年11月8日第11版,作者时任化州市那务镇六村小学校长)

社会团体

六村计生协会在化州市计生局、化州市计生协会和那务镇计生办、那务镇计生协会的指导下,协助政府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确保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六村育龄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政府动员六村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层组织。

六村青年协会成立于年1月,外出乡贤李善海为创会会长,林名超、林甫任副会长,以竭诚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为宗旨,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引导青年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六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村团支部成立于年,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最基层一级组织,反映青年的要求,维护青年的正当权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为青年提供具体有效的服务,带领六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用,为推进六村经济民生发展贡献力量。

武装力量

团练咸丰初年,为镇压日益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官府大力倡办团练,州北各都大多建立团练局,协助官军镇压义军,属于半脱产的地主武装。进二都团练局编有15连,每连人,共有多人。六村有部分村民曾作为练勇,平时留在家耕作,没有经常性的“齐团”训练,遇有战事就参与官军行动。平山坡村开基祖林永桢曾被推举为进二都团练局练总,并抽取族产祖尝用作团练粮饷,其次子林可达在同治元年()正月的壶垌保卫战中丧生,年仅二十八岁。同治三年(年)后,义军相继失败,战事停息,局势趋于稳定,团练组织解散,练勇返乡专注农事。

保兵解放前,六村曾实行保甲制,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联保连坐,由此强化管理,保办公处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农民当保兵,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负责推行统治,维护村庄治安稳定。

民兵年9月,全县推行人民公社化,上塱管理区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军事编制,在管理区、各自然村和生产队相应设立营、连、排等民兵组织,由青壮年农民组成,不脱离生产,负责保卫村庄,维护乡村秩序安宁,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带头完成各项政治任务。文革期间,各级民兵组织在维护村庄治安、保卫集体财产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年3月,全县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制度,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分别编入一类预备役、二类预备役。90年代后,农民纷纷外出谋发展,村内各级民兵组织名存实亡。

护村队年1月,六村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产生后,组建了护村队,作为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开展村庄范围内的治安巡逻,加强治安防控,调解村民纠纷,查禁村内丑恶现象,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全村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稳定全村治安秩序。

群众性体育活动

年1月,六村村委会举办首届村运会,高田村李善海赞助活动经费。

年2月,六村村委会举办第二届村运会,南地坡村外嫁姑子林翠虹赠送球服。

年2月,六村村委会举办第三届村运会。

注:年8月,广东省体育局向六村捐赠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引领全民健身。

六村城堡

原六村城堡位于六村天官庙前方右侧、村民林业住宅背面,附近有乡道通往圩镇。城堡建于清末,为抵御匪寇入侵、维护集体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乡民用河沙、黄泥、石灰搅拌筑成,工程浩大,历时整年。城堡修筑之时,周边的大石鼓、木坑垌等村民亦捐钱赞助。城堡占地一亩多,城墙高约7米,今遗有城脚,长宽可测量,坐北朝南,望六马岭。城堡四角加建了炮楼,每个炮楼之间有坚固的城墙相连接,炮楼靠边处有大小不一的炮眼、枪眼。城堡内隔有房间,结有灶台,挖有粪坑,建有猪圈牛栏。城门厚实,易守难攻。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布局,宏伟壮观,固若金汤,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功能。

民国前叶,地方战乱频繁,盗贼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命财产缺乏保障。稍有风吹草动,一传十,十传百,每家每户迅速带上财物躲进城堡,等到土匪撤退后才返家。乡绅从各村场征集壮丁,组织队伍,参与守城、巡哨。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地方匪患渐平,六村城堡失去其防御作用。年,六村按照上级指示大炼钢铁。当时社员在城堡的东南、西南两边建高炉,献筹废钢废铜废铁,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日夜奋战,风雨兼程,重抓钢铁生产。引陵建成后,城墙相继被拆除,扛去加固河堤,到六十年代初,城堡彻底被拆毁,沦为废墟,杂草丛生。

六村城堡产权归六村自然村和平山坡村,属集体用地。六村自然村拥有城堡的大部分产权,平山坡村拥有城堡小部分产权,依据当年两村村民所占据的区域进行划分。虽然城堡被拆后,六村第四生产队社员林国华、林名达在此犁地种竹,并延至如今,但权属是清晰的。

城堡当时的存在,对于保护附近村民安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六村人民的生命守护神,影响力甚广。

半边天

六村妇女历来相夫教子、勤劳为家,在工作上也展现了女性强势的一面,巾帼不让须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妇女还担任生产队长,带头搞生产;有些还入党入团,当了大队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家庭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则留在家看守,养老育儿,任劳任怨。因此,六村妇女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六村半边天”。

乱世劫难

清末民初,化州治安混乱,土匪猖獗,六村饱受侵扰。在清咸丰十一年(年),六村地主林可杰家中遭受土匪抢掠,他的母亲被土匪劫走,后来经过谈判才把人赎回。民初,平山坡村民在坡咀设置护栏,逐渐把全村围起来,开设有九个门,方便村民日常进出。当时,六村和平山坡联合修筑了城堡,躲藏避难。在一次土匪攻打城堡的战斗中,双方激烈交火,六村一妇女不幸被子弹打落的砖头碎片击中眼睛,造成眼瞎,落得终身残疾。新屋村林振某被土匪掳走,同村的林振贞妻子陈氏及其儿子林圣厚同时被掳走,三人再也回不来。民国二年(年),南地坡村林逢贤的妻子陈氏被土匪掳走,下落不明。匪患持续了几十年,人民苦不堪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化州匪患尚未平息。民国十七年(年)五月,六村林法贤带领家人躲进城堡避难,他的妻子在里面生下了长子林名文。

刑事案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州人莫明华携女友前往海南务工,路经现子垌村时,在李某鱼塘边歇息。后来,两人因发生矛盾而莫明华遂将对方扼死,抛尸鱼塘。案件震惊社会,湛江地区公安局组织警力前来调查,以案发现场所遗留的烟头为线索,逐一排查。翌日,发动高华农中师生参与搜捕。第三天,在东埇长草村凶手的家中将其抓获,押赴化州县城审讯,并伏法。

阶级斗争

解放后,应上级要求,六村不断地开展各种政治运动,划分阶级成分,斗争地富反坏右。在当时,凡是被定性为“五类”分子的人都成为村民专政的对象,要被打倒批臭,其子女也失去了上学读书、参军入伍、入党提干等权利,并难以正常婚配,饱受歧视和打压。高田村被定性为“地主”的李修禧屡屡被批斗,大小批斗会几十场。地主富农的房屋田地等财产归政府公有,分配给中、贫农,或另作他用,如地主林容之的住宅没收后被改建为乡政府办事处。在极左路线的主导下,六村部分“五类”分子曾被挂黑牌、游村示众,遭受批斗,有个别人员被剥夺了生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六村大队已经改造好的“五类”分子一律摘帽,获得社员成份,并改变了子女的家庭出身,至年,全大队所有的“五类”分子全部摘帽,获得公民权。

谚语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三日冇吃青,行路冇正经。

冇见过马行路,都见过马脚迹。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歇后语

走过地堂--冇识打功夫

大众借猪--有借矛还

落水天担禾--越担越重

搬戏佬出场--眼又蒙耳又聋

称谓(部分)

爸爸--阿爸,妈妈--阿妈,爷爷--阿公,奶奶--阿婆,曾祖父--公祖,曾祖母--婆祖,高祖父--公太,高祖母--婆太,姑妈--阿姑,儿子--仔,女儿--方女,伯父--阿爹,伯母--阿奶,幺叔--晚叔,幺婶--晚婶,大哥--大佬,小弟--细佬,媒人公—咪公,媒人婆—咪婆,夫妻--公婆,妇女--芳乸,男青年--后生仔,女青年--芳娘妹,孕妇--大肚婆,老公—佬公,老婆—劳婆,老太公--阿公,老太婆--阿婆,老人--老大人,婴儿--阿哈,女婿--阿郎,新娘--新人,媳妇--新妇,情夫--契家佬,情妇--契家婆,小老婆--阿姐,神仙--老爷,祖先--阿祖,男祖宗--祖公,女祖宗--祖婆,土地公--土主,官员--当官佬,医生--A生,司机—丝机,师父—丝父,坏人--坏佬,贼人--贼佬,道士--道公,老板娘--老板奶,男生意中介--九八佬,女生意中介--九八婆,傻子--憨仔,风水先生—风水佬,流氓--游仔或烂仔,水果--崛子,玉米--包栗,香蕉--蕉子,菠萝—菠萝麻,南瓜--金瓜,菠萝蜜--菠萝,甘蔗--蔗,老虎--大猫,青蛙--田鸡,猴子--马骝,小狗--狗儿,公狗—狗古,公鸡—鸡公,猫头鹰--鬼沟,乌鸦--牛屎谢,壁虎--偷链蛇,蟑螂—及泽,方便面--鸡汁面,河粉--粉皮,水角--炸角,砍柴--搵柴,花生--番豆,番薯--花薯,西红柿--番茄,茄瓜--矮瓜,花生油--火油,煤油--火水,厕所--粪坑,生产--生省,节约--坑盏,娘家--外家,坐车--搭车,逛街--趁圩,下雨--落水,做戏--搬戏,江河--艰,山--岭头,墙壁—墙根,上学--书房,学习--学杂,干活--做工,赚钱--做钱,勤奋--勤力,酒--烧酒,生日--好月头,满月--出月,入火--进住,厨房--火炉,广场--地堂,派利是--穿衫带,理发--飞头,看医生--睇A生,照相--影相,背带--啤带,坐牢--蹲监,吃早饭--吃朝,吃午饭--吃晏,吃晚饭--吃晚,洗澡--冲凉,红包--封包,太阳--月头,电视剧--电视极,猪血--猪红,猪肝--猪湿,杀鸡--劏鸡,捕鱼—作鱼,收废品--收残货,家里—屋尚,大厅--屋厅,房间--屋房,回家—回屋,竹竿--竹篙,挖掘机--勾机,衣服--衫裤,喝茶--饮茶,经济--经仔,种田--耕田,洗衣服--碱粉,年老--老大或老水,厉害--呖,扫墓--拜山,摆酒--做烧酒,购物--买嘢,生病--抵力,土地--地步,宅基地--屋地,感冒--减冒,抽烟--烧烟,撒谎--车大炮,吵架--争跤,打架--打跤,驼背--腰沟,去世--走嗲或冇在嗲,开水--滚水,小孩--细侬,害怕--狂,凶--恶,头--头骨,头发--头毛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务六村人文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