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生的筑基期01岁宝宝的感知觉发展
TUhjnbcbe - 2024/3/5 18:20:00

每一个人不是生而知之,但每一个人也不是被动地呆在原地等待着被改造,而是主动伸出双手,感知这个世界,为自己的人生涂抹五光色彩。

0-1岁是人生的起航之点,为人之初,即使不能控制身体的全部,但是依然具有认识世界的武器,那就是一个人的感知觉。

01触觉

即使是在妈妈肚子里的小家伙,也能够对触摸产生反应。那个时候怀孕的辛苦,等待的煎熬,都可以被隔着肚皮的互动给抚平。

那个时候的宝宝,很喜欢妈妈的抚摸。他们除了头顶和后脑没有感觉外,身体其它部位都是都是能够对触摸作出反应。

宝宝的头顶和后脑,需要经过产道的挤压才会产生触觉,而只有顺产的宝宝才有机会“享受”这种待遇。

所以,如果宝妈们有条件顺产,就尽量顺产吧,顺产对宝宝的触觉发育确实是有好处的。

嘴巴

宝宝顺利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们就开始了他们的人生的探索之路。

除了眼睛和手脚外,0-1岁的宝宝最喜欢用的就是嘴巴。此时的嘴巴,不仅仅具有吃东西的功能,还宝宝探索世界的武器。

比如即使宝妈们不把奶嘴或者奶头放在宝宝的嘴里,宝宝自己也是能够靠自己的嘴巴寻找到“美味佳肴”。

当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吮吸奶嘴。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小嘴探索自己的身体。

这个时候的宝宝就会出现很多让成年人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吃手、吃脚,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父母分享湿漉漉的小手指,大人的内心也是复杂的。

皮肤

皮肤是面积最大的触觉器官,却往往被我们忽略。

年,美国心理学家HarryF·Harlow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一项实验结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实验过程是:

将刚出生的小猴子与猴妈妈,并为这个猴子提供两个假妈妈。一个是能提供奶水的“铁丝母猴”,一个是什么都没有的“绒布母猴”。

实验结果是:

刚开始的时候,小猴围着“铁丝母猴”打转,但没过几天,小猴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去“铁丝母猴”那里寻找食物,而更多的时间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

而且,当小猴遇到不熟悉的事物时,比如一个木制的蜘蛛,它会选择向“绒布母猴”寻求安全感。

但即使是“绒布母猴”养育大的孩子,这些猴子也有行为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

所以,实验者将实验条件改变,为小猴子提供的是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且允许小猴子每天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与真正的猴子相处。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猴子就与正常猴子没有多大差别了。

所以,HarryF·Harlow得出结论:爱存在触摸、运动和玩耍着三个变量。

因此,父母经常抚摸孩子,可以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在生理上增强免疫力,促进神经系统发展。

而皮肤“饥饿”的宝宝则有可能性格孤僻,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动作迟缓。

触觉如此重要,父母就不应该因为“不干净”而阻止孩子接触规定外的东西,比如泥土、树叶……

多摸摸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品,可以帮助孩子的触觉发育。

02嗅觉

小家伙的鼻子在出生后6-10天就发挥作用了,最主要的表现的就是能区分妈妈与陌生人的味道,从此拉近宝宝与妈妈的距离。

在宝宝大约4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够确定偏好的味道了,比如宝宝喜欢妈妈身上的奶香,而不喜欢爸爸身上的烟草味。

所以,有时候宝宝会拒绝爸爸的亲近,除了胡子扎人外,臭臭的难闻的味道宝宝也是拒绝的。

0味觉

宝宝味觉的发育要早于嗅觉,在妈妈肚子里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辨别酸甜苦咸。

而且,宝宝的味觉片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妈妈的偏好。

但是,宝宝对甜味似乎是天生就偏爱,能吃得下糖,却咽不下药。

不过,如果宝妈不偏好甜食的话,宝宝也很有可能不是很爱吃糖,具体口味还是要因人而异。

但是,妈妈们不能为了偷懒,觉得哄孩子很辛苦,就过早地给宝宝喂食糖水。这样做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味觉,还会让孩子迷恋上甜食。

不适宜过早为糖水是因为孩子的味觉还没有遭受到重口味的毒害,非常敏感,即使是一杯白开水也能品出玉露琼浆的口感。

所以,不适合过早提供刺激性比较强的事物,也没有必要非要在4个月或者6个月后给宝宝添加辅食。

何时添加辅食要根据宝宝来,宝宝愿意吃了,那么就可以慢慢将这种事物加入到食物清单上。

5个月大的宝宝会对咸味食物产生兴趣,但是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宝宝最好还是在1岁以后再吃盐。

04听觉

当小宝宝哭闹不停的时候,宝妈将孩子的脑袋放在左手臂上,让孩子的耳朵贴在自己的胸口,孩子会很快就安静下来。

其中的原理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听着妈妈的心跳声入睡的。

所以,妈妈的心跳声,血液的流动声,食物或口水的吞咽声,以及呼吸的声音和说话的声音,对宝宝而言,这些都是安全的信号。

宝宝在2-个月的时候,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停止哭泣,听到美妙的音乐会安静地倾听,也会回应我们发出的声音。

等宝宝再大一点,4-5个月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也会对刺耳的噪音感到厌恶。

9个月大的时候,差不多能够对大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进行分辨,也因此慢慢地能够感知他人的情绪。同时,宝宝也进入到了模仿各种声音的阶段,尤其是自然界的动物。

05视觉

新生儿的视力是很差的,视觉距离为60cm,只有在15-20cm的范围内视觉才最清楚。

而这个距离恰好就是妈妈抱着宝宝喂奶的距离,刚好能够让宝宝看清妈妈的脸。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造物主的神奇!

刚出生的婴儿能够分辨明暗,所以,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提供刺激让孩子辨别明暗的能力得到发展。

2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对人脸和黑白的东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宝妈可以购买一些黑白卡,给宝宝进行注视、移视和追视的训练,尽管这些技能要等到个月大的时候才开会逐步发展。

4个月的宝宝能够看得更远了,看东西的时间也更长了,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6个月大小的孩子,视力已经和成年人没有差别了,这个时候的双眼也整合在一起,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距离。

06空间知觉

0-1岁宝宝的空间知觉主要有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

关于深度知觉的研究,有个非常出名的实验,那就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D·Walk和E·J·Gibson设计的视崖实验。

八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感知到事物的高度和远近。

所以,“视崖实验”中的宝宝如果感知到了危险,他会拒绝从玻璃上面爬过去,即使玻璃的对面有妈妈。

对于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知觉恒常性”,也就说,太小的孩子在事物变换了形状、大小、颜色、空间等因素后,会觉得这不是同一个事物。

如果孩子没有培养起这些知觉能力的话,孩子就无法感知危险,不能判断高低大小,也不能对事物做出辨别与归类。

还有一个概念对0-1岁的宝宝很重要,那就是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客体永存性”。

比如孩子没有获得这个认知之前,当他的妈妈从客厅到厨房,消失在他视线里的时候,他会觉得妈妈就是消失了,而不是从这里移动到了那里。

所以,0-1岁的宝宝特别热衷于玩“躲猫猫”的游戏,因为没有“客体永存”的概念,每一次游戏都是新的开始,都是一次神奇的体验——看,这张脸居然又出现了。

不过宝宝在8-12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寻找被父母藏在身后的玩具,一直要等到一岁多的时候,孩子才能获得客体永恒性,为以后的认知活动发展打下基础。

0-1岁的宝宝,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慢慢地为自己探索认知这个世界打磨好了最基础的工具——感知觉。

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环境,帮助促进孩子感知觉的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的筑基期01岁宝宝的感知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