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生活环境 » 会说话把话说到心里去用心聆听
TUhjnbcbe - 2024/4/5 19:36:00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我们询问别人周末过得怎么样的唯一动因是,我们想告诉别人自己的周末生活。

——恰克·帕拉尼克玛

年,广播制作人戴维·伊赛突发奇想,要制作一档非常具有野心的节目。他的点子棒极了,迅速成了一个国际风向标。但这个点子并不新鲜。

我这么说并不是想抹杀戴维的成绩,只是希望向大家引荐那个给他灵感的人:广播界的传奇人物——斯塔兹·特克尔。斯塔兹·特克尔不到29岁就已经几乎涉猎了电台的所有工作内容——他在电台肥皂剧中演过角色、播过新闻、写过广告文案,甚至还在芝加哥电台主持过一档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他采访过的大人物不计其数,包括:多萝西·帕克、马丁·路德·金、鲍勃·迪伦,还有田纳西·威廉斯。

但为他赢得普利策奖的并不是名人访谈。特克尔最为人所铭记的是他对那些不会名留青史、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访谈。特克尔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积累了几千个小时的采访记录,形成了一部口述史。他走遍全美,走街串巷,流连于酒肆饭馆,听人诉说自己的故事。他遇见过经历了二战和大萧条的人,只是问几个问题,然后静静地听他们讲述,让录音机的磁带记录下这一切。

他早年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工作:人们谈论自己整天在做的事以及他们对这些事的感受》这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书中的人物——垃圾清理工、理发师、宾馆服务员、钢琴调琴师,以及几十个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也都不是人们眼中光鲜亮丽的职业。如果在杂货店与他们擦肩而过,你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们。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却是那么扣人心弦、荡气回肠,他们和他们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本书不仅蜚声国际,甚至还被改编成了百老汇歌剧。

特克尔一直坚持采访和写作。他采访了多人,积累了超过个小时的采访录音。这是人类历史和人文的一笔宝贵财富。《纽约时报》在刊登他的讣告时,称他为“倾听美国的人”。

斯塔兹·特克尔常说自己的成就部分应该归功于儿时的经历。他在芝加哥长大,父母在那里经营了一家小旅店。各色人等在特克尔家来来往往,其中不乏许多新移民,幼年的特克尔喜欢坐在旅店的大堂里听那些旅人的故事。那时,他就学会了如何聆听,对听取别人的故事有着不灭的热情。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在采访中,我唯一带着的态度是尊重。只要你认真聆听,对方就能感觉到你的尊重。因为你听得越认真,他们就越愿意跟你聊,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这让我又想起了戴维·伊赛。曾经,斯塔兹·特克尔走进人们的厨房和餐厅聆听他们的故事,而几十年后,伊赛发觉,是时候再次去聆听世界了。于是,他发起了一个项目,也许你们听说过,这个项目叫作StoryCorps。这个项目的理念很简单:他在纽约中央火车站安装了一个录音亭,然后邀请人们走进亭子里,录下一段对话。如今,StoryCorps在亚特兰大、芝加哥以及旧金山都设立了录音亭。此外,还有一个流动录音亭每年在全美穿行几千英里,向愿意分享对话的人们收集各种各样的故事。

StoryCorps已经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伊赛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平台上的成千上万条采访录音,一些甄选出的访谈还会在每周五国家公共电台的早间播报(MorningEdition)节目中播出。每次我看见有人边听广播边落泪,就会认为他们一定是在听StoryCorps的故事。

这些故事主题广泛,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从恋爱专家访谈到战后创伤采访,无所不包。这些录音中有孩子采访父母幼年生活的,有失散的兄弟姐妹再次团聚的,也有士兵讲述漫长而孤独的军队部署之夜的。

StoryCorps并没有吸引很多名人,相反,它聚集的都是一些平凡的普通人。而且,他们上传录音没有任何酬劳。人们之所以愿意在小小的录音亭里坐上40分钟,只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被听见、被记住。伊赛说,聆听这个举动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聆听,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伊赛说,“有个笑谈说,我是个糟糕的聆听者……我只是太容易被手机和邮件分心……但这正是StoryCorps存在的重要原因。它让我们学会聆听,在这个充满嘈杂声音的时代,把用心聆听变成一份礼物。它让我们搂住别人的肩膀,把他们摇醒,告诉他们:‘嘿!让我们谈谈,告诉我,你觉得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

伊赛的话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首先,他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善于聆听的人,但同时也认识到了聆听的力量,并在积极地寻找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我对此很有同感。我也不是最好的聆听者,但我知道这项技能在我的所有人际交往中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也在努力提高。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希望自己更懂得聆听别人,但很少有人用心去听。也就是说,人们只在用耳朵去听,却没有用心去理解、回应并留下记忆。无法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种人格缺陷,只能说这是人性的弱点。聆听别人并不容易,对人类来说似乎如此。

任何与婴儿共处过的人都会发现,人并非生来就懂得聆听。生命之初,我们只懂得吵闹,制造噪声。聆听是一项需要刻意训练的技能。拉尔夫·尼科尔斯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实至名归的“聆听之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展了一系列聆听实验,在他的著作《你在听吗?》(AreYouListening?)这本书中,他写道:“可以得出结论,因为聆听没有实际可依的标准,一般人不懂得如何聆听。他们虽然长着耳朵,并且听力很好,但很少具备相应的听觉技能使其听力发挥出作用,执行可称之为聆听的工作。

人类喜欢说话。说话很有用,可以支撑甚至塑造我们的个性。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曾发现,人们在谈论自己时,脑中的快感中枢就会被激活。研究人员让参与研究的人谈论自己以及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然后再让他们谈论其他人和对其他人的看法,与此同时,接入功能磁共振成像仪器进行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当参与者谈论自己时,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局部会变得十分活跃。而这个活跃区域与人类在进行性爱、吸食可卡因、食用糖果时的兴奋区域是一样的。你没有看错——谈论自己带来的快感就好比做爱或吃松露巧克力。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参与者其实不知道有人在听他们说话。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跟自己交谈。看来,哪怕交谈对象是空气,人们仍然很享受谈论自己的快感。

这一点说明我们在评价交谈成功与否时,可能无法做到非常客观。有多少次你面试完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搞定了,但后来却吃惊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那份工作?你没有被雇用的理由也许千千万,但有一种可能是,你谈自己谈得太多,却听得太少。正因为这样,你自己感觉非常好,而桌子对面的人却不一定有相同的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判断交谈是否成功的标准,很可能会被在谈论自己时产生的多巴胺误导了。

在另外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者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相应获得不同数量的金钱作为奖金,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回答问题。他们可以选择回答关于自己的问题、关于别人的问题,或是关于某个事实的问题。

研究人员再一次发现,人们会选择回答透露自己个人信息的问题,哪怕这些问题对应的奖金更少。他们为了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以接受比平均水平低17%的奖金。研究报告中写道:“正如猴子为了看到群体中的优秀伴侣而愿意放弃果汁,大学生为了看到吸引人的异性而愿意放弃金钱一样,我们的参与者为了思考和谈论自己愿意放弃奖金。”

我们更愿意说而不愿意听的倾向会妨碍我们进行出色的交谈。我发现“我听见了”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沟通中,很讽刺,我们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表明自己在听。首先,“听见”这个举动是被动的,并未表明自己是主动去聆听对方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听见了”,其实我们压根儿没有在听。有一天我去杂货店买东西,对收银员说:“我的环保袋被压在购物车最下面了。请稍等,我拿一下。”她看着我的眼睛说:“好的,没问题。我听见了。”而她一边说着一边已经把我买的东西装进了塑料袋。我不得不又重复了两次,她才真的听懂。

是否有过很多次,有人对你说“你根本没听见我说什么”,而我认为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你没在听我说”。所以,我会刻意训练自己,每当有人有任何类似的抱怨时,我就会立刻停止说话。而几乎每一次有人抱怨我没听见他们说什么时,都被他们说中了。我早就已经走神了。

能帮你做到用心聆听的最佳方法之一是记住谈话内容,尽管我们很少会把记忆力和聆听能力联系到一起。我在第6章中提到的那些关于记忆力的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我们对自己听到的事情漫不经心,8小时内就会忘记一半内容即便我们听得非常仔细、全神贯注,在几个月后,也会忘记75%的内容。请记住,主动聆听的定义是:听到、理解、反应,以及记忆留存。然而,这并不是人类生来就会的,最近几十年中更是日渐被遗忘了。

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我们更善于聆听。随着近代的技术进步,人们很容易忘记阅读材料是在最近几百年才得到了广泛传播。而过去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主要的信息来源和教育传承都是通过言传来达成的。在印刷机发明之前,人类的教育十分依赖于听的能力。直到现代社会,我们才开始认为听别人说话是浪费时间。

毫不奇怪,当今获取信息的方式进一步损害了人们聆听的能力。当我们在网上阅读文章时,大量的图片、视频和链接控制着我们大脑的兴奋点,而我们的大脑已经学会了如何跳读略览我们的眼睛会不知不觉地搜寻关键词和要点,我们会忽略细节和微妙的差别,直接去搜寻和接收被大脑感知为核心内容的部分。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网络阅读习惯也已经侵蚀了我们对线下印刷品的阅读习惯。如今的学生读完《战争与和平》,要比他们父辈和祖辈年轻时困难得多。并且,在听别人发表一段较长的讲话时,我们的表现不会比在网上浏览一篇长文要好,我们很难忍住不去点击另一个页面,或是不查收电子邮件。我们在交谈中也学会了浮光掠影。

如果你习惯于用个或更少的字来表达自己,如果别人需要花10分钟来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所发生的事,那么你在听他们讲述时就很难保持专注。即使在网上,文章中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图形、变异字体和图片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很多人也只读标题人们的大脑要想长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说话把话说到心里去用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