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论坛

首页 » 常识 » 种类 » 长安十二时辰,除了惊心动魄的情节,这
TUhjnbcbe - 2024/5/5 15:57:00

近几年来古装剧越来越多,但是能够被称之为良心剧的却不再多数,在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大多数电视剧的内容空洞,台词乏味,服化道草草了事,剧组的投资全部花费在了演员身上。唯独这个暑假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横空出世,刷新了人们对电视剧的认知,它将真正的大唐盛世,以电影镜头的方式,展现在了观众眼前。这部作品的原作者是马伯庸,是个极爱写专有名词和冷门知识的作家,原著中他对唐代文化的了解之深,都令人感慨。而这一次的影视翻拍,同样也没有令人失望,这次就通过这部剧,带你领略长安的硬核文化。

长安时辰,盛世之美

既然这部剧的名字为《长安十二时辰》,不如就从“时辰”二字入手。整个故事的背景,就是这部剧的主人公,必须在12个时辰里面,挽救陷入死局的长安城。长安城从早到晚的一天,也是中国古人的十二时辰。每一刻钟皆有定数,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这十二时辰,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人的一天。中国古代是带着诗意的,因为这每一天的时间,都有着别致的名字。古时候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而每个时辰都有着不同的名字,它们记载着古人的大智慧。

十二时辰制始于西周,汉代给每个取了不同的名字,同时又用了地支来命名,所以每个时辰都有两个名字。今明两天的临界点被称作“夜半”,也称之为子时,就是现在的晚上23点到凌晨1点,“子时”还有孕育生命之意,暗夜来临,万物寂静,就连长安城都在这时潜入黑夜。接下来的时辰被称之为鸡鸣,别称“荒鸡、丑时”,是现在的凌晨1点到3点钟,这一时间段人陷入沉睡之中。

凌晨3点到5点钟,太阳还会跃出地平线,万物看似沉睡,其实皆有一些蠢蠢欲动,这一时辰名为“平旦”,也是电视剧中经常听到的“寅时”,它是步入黑夜之前的最后一个时辰,从黑暗走向光明,始于这一时刻。5点以后,到7点之间被称之为“日出”,这个称呼至今在使用,同时它也被称为“卯时”,随着日出红光散,长安城里的官员陆续上早朝,城里的人们也开始一天的劳作。早上7:00~9:00,正式进食早餐的最佳时期,所以被称之为“食时”,在神话故事中,这一时间段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因此还被称为“辰时”。

时间继续向前推行,临近中午的时辰被称之为“隅中”,指的是上午9点到中午11点,在这个时间段里,蛇隐藏在草丛之中,所以还有着“巳时”之称。当太阳运行至天宇之中,阳光最为强烈,便迎来了“日中”,经历了一个上午的工作,人们倍感疲乏,所以在11:00~13:00之间吃饭休息,这个时候还被称为“午时”,“午”对应的是“马”,根据上古神话可得知,这个时候只有马匹是站着不休息的,其他动物都已经躺下来休息,所以便用了“马”来命名。

过了正午,就到了“日仄”,《后汉书》中曾有记载“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太阳的位置在这个时候是与隅中相对的,所以还有着“未时”之称,指的是下午13:00~15:00,既适合工作,又适合休息纳凉。对于古人而言,每日的第2餐吃饭时间也至关重要,这个时间段为每天下午的15:00~17:00,古代称为“晡时”,它也经常出现在大诗人笔下,比如杜甫在闲庭散步时写到“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据说猴子的叫声,在这一时间段中最为清亮,所以它又被称为“申时”。

太阳日落西山,所以17:00~19:00自然就被称为“日入、日没”,这是由白天转入黑夜的标志,长安城里的人们收工返家,就连盘旋枝头的鸟儿都回到了窝里,日入而息,“酉时”到来,因为忙碌了一天,这个时候反而是一日之中情绪最不稳定之时。当太阳完全落入地平线以下,黑夜朦胧一片照射在这片大地上,就到了“黄昏”,欧阳修曾经写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一天之中最后一个黄金时刻,所以在每天的19:00~21:00,适合约会也适合睡前小读。

整个昼夜的最后一个时辰,被称为“人定”,在21:00~23:00之间,收拾好一天的心情,准备进入梦乡,古时候的人们在这一刻中已经能听到猪所发出的响亮鼾声,所以这也是“亥时”。忙了一天,终于能够在夜深深人静之时入睡。古人周而复始的生活,都藏在这12个时辰里。他们的每个名字都代表着那个时辰的含义,代表着先人的大智慧,所以在任何一个年代都要学会“顺天时而为,接地气而活”。

长安灯市,上元佳节

长安的12个时辰虽美,不过电视剧开篇就提到的上元节,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镜头。那个挑着各色灯笼的小商贩,嘴里念叨着“上元安康,送福灯”,那个时候的节日远比现在有意思的多。这部剧里的上元佳节,就是现代的“元宵节”。唐代的人们过上元节,却与今日大有不同。毕竟现在的元宵节都已经不入选法定节假日了,但是在古代它却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根据《唐两京新记》可知,这个时候的长安城,要连续放灯三日,整个长城亮如白昼,还会派出专门的金吾卫士巡逻。

上元节有放花灯的习俗,但是灯市能够达到盛况空前之景的,只有当时的长安城。无论是古文记载,又或者是唐朝诗人的诗篇,都能寻觅到当时的灯景盛况。根据记载,唐玄宗时期,人们依照皇帝的命令搭建过一座巨型灯楼,这座灯楼高度有尺,房屋20间,璀璨灯光壮观无比。正是因为皇家也参与到元宵灯节中来,这场灯市盛宴,逐渐成为了一项全民狂欢性的节日。

不少诗人曾经在这个节日,留下过许多千古名作,比如唐朝诗人苏味道所写的“火树银花和,星桥铁锁开。”便是正月十五的灯节。这一场上元佳节,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缓缓拉开序幕。长城里的人们普天同庆、其乐融融;在一派祥和之下,忠义仁孝在长安城里上演,岁月的长安,有繁华灯市,有惊天阴谋,只是千百年前那些古老的花灯不在。不知道在多年以后的这部影视剧中,能否在接下来的故事中继续重现消失的长安花灯。

长安风华,富丽堂皇

剧中精美的服道化,也是值得剖析的一大看点。唐朝是一个极为包容开放的时期,大唐盛世有独属于它的服饰特点,里面的道服、襦裙、最流行的圆领袍,都有进行过详细的考究,并且一一还原。易烊千玺在剧中所扮演的李必,穿着的便是典型的道教服饰。李必的原形人物,便是中唐的谋臣奇才,有着千古名相之称的李泌。他出生于道教,已经修道10余年,虽然年纪轻轻却有着很高品阶。因此剧中的他不需要戴道巾,而是带着一顶上清芙蓉冠。

不过当他出场以后,人们开始吐槽他盘在发髻之上的道簪。平常所见道士所别的发簪,都是横插入发中,他的发簪却倒直插入发髻。这并不是一种错误戴法,因为道士的道簪,确实有横直之分,横簪称之为“卯酉簪”,直簪称之为“子午簪”,后一种常见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年间。除了吸引人的道簪,李必出场时所穿的一身青色道袍,也令人眼前一新。道教的服饰中最常用的颜色便是青色,不过日常所见的道士大多都以藏青色或玄色为主,此剧中李必身穿浅青色,其实也是为了凸显他的少年气质。

剧中常见的男子服饰,大多都是穿着圆领服,戴着幞头,这种造型与人们常见的古装剧男子的服饰造型相差甚大。其实是因为编剧很好的还原了唐朝男子服饰的特点。在唐朝时期,无论男女,当时最流行的服饰便是圆领袍,这种衣服下面还会穿中衣,在领部有专门的系扣,也可以解开来穿,这种衣服其实就有些像现代大衣的穿法。除此之外,剧中男子的发型,都是头戴幞头,这是古代男子常用的一种头巾,主要兴盛于隋唐。人们常说的“乌纱帽”其实就是幞头,这种发巾是由青黑色的纱罗制成,所以被称为“乌纱帽”。

剧中的女子服饰,便是按照长安所出土的唐三彩和史书记载来设计的。唐朝女子最常穿的就是襦裙,剧中女子所作服饰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不过当时最流行的就是“半袖裙襦”,元载府上的女婢穿着,完全就是按照唐三彩的那些女佣所设计的,仿佛那些泥人活了过来。但是在制作这种女装的时候,要浪费非常多的布料,《新唐书》中有记载,单是一件襦裙,就需要超过6幅以上的布帛来制作,裙子必须拖地,宽大的袖子在制作工艺上都要耗费巨大的用量,当时为了限制这种奢靡成风的流行,还出现了制作衣服的限令。

藤树先生说:

这部故事仅有短短的12个时辰,可是他却通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将大唐盛世的壮丽传说,几千年来文人骚客歌颂的繁华盛世,再一次真正的搬上了荧屏。电视剧虽然还未完全完结,可是短短的十几集,已经囊括了如此多的传统文化,相信接下来的故事,依然值得人们继续期待。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的社会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安十二时辰,除了惊心动魄的情节,这